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对话,一人向另一个人倾诉。另一个人总是说:想开点,没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放宽心就好了。
我想此时倾诉者的内心一定像是被堵住的河道,倾诉的欲望戛然而止,上是上不去了,下也没什么兴致下来了,堪堪在半空中无处安放。
想开点,放宽心?So what?你的想开不代表别人就能做到,要是做到了还找你说什么?凭什么你觉得你的方法就能解决对方的困扰呢?
这就是傲慢的自我视角。你能做到,别人也能做到。你认为不是事的事,对别人也应该一样。如果不一样,就是对方经不了事,毕竟这是多简单的呀——想开了就行。
傲慢,或者可以说缺乏同理心。人和人是不同的,你想得开别人想不开,怎么就成了你判断别人的立足点?忽视他人与自己的差异,就是人类自我意识过剩的毛病,是傲慢的根源。
生活中还经常见到“好为人师”的现象,出发点是“为你好”、“帮助你”。然而这样的好心同样极其容易踏入傲慢的情形:没有完全了解对方的情况,一味地灌输自己知道的东西。
记得过年前,我就险险掉入这个怪圈。当时小伙伴对于描绘花叶的线条不满意,总觉得成稿不鲜活,没有底稿来得灵动。我的本意是想安慰小伙伴,所以我说花卉搭配的情景不同,需要的线条也不同。可能这里的线条粗细区别不大是考虑到使用情形。在我的认知中线条粗细是影响画面效果的,如果原稿如此那必有原因。
没想到小伙伴说其实线条是有粗细变化的,可是原稿就是不鲜活。瞬间,我就意识到自己过于“傲慢”没有做到倾听,没有去了解所有的情况细节做了妄断。为了弥补我“傲慢”的言论,我告诉小伙伴那其实是线稿有问题,不是她的画功不好。
意识到“傲慢的自我视角”其实不容易,昨天我差点又一次走入怪圈。我同朋友建议视频号的运营,朋友觉得出镜这件事做不到。我本想鼓励一下,于是说克服下。转念一想,凭什么要人家克服呢?就克服不了,又怎么了?不能做号了?So what?最后我转了话头,不再自说自话地去鼓励朋友。
傲慢的自我视角总是从自己站立的角度出发,不考虑多样性和差异性,一心就想“自己的正确性”,似乎自己就是世界的主角。但哪里有什么主角呢?所谓的主角,仅仅是在自己的故事里,在他人的故事里你只是配角。说句玩笑话,配角就不要抢主角的戏份了嘛。说句正经话,你永远不知道别人在经历什么在想什么,就不要狂妄地以为自己知道了解,进而去做建议。
真正的建议需要建立在理解他人、信息完备的基础上。时刻警惕自己的傲慢心,以此共勉。
【文/云玖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