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育儿宝典
他是“婴儿哭声免疫疗法”的始作俑者,还曾犯下这一宗罪!

他是“婴儿哭声免疫疗法”的始作俑者,还曾犯下这一宗罪!

作者: edce82b26551 | 来源:发表于2019-08-01 10:40 被阅读2次

    犹记得五年前的这个时候,我还是刚经历生育的新手妈妈,面对照顾一个刚来到世界上没几天的柔软的小人儿,毫无经验可言,真是手忙脚乱。

    特别是孩子哭起来的时候,简直是摧心挠肝,一方面心疼,另一方面不知道如何应付这个局面。

    那时候,孩子的爸爸不知道从哪里看来的育儿知识,告诉我孩子哭的时候不要抱,越是抱得多,越是哭,只要不抱他,他哭一会儿就不哭了,以后就知道哭也没有用,慢慢地就不哭了!

    不要说我曾经有过四年心理学本科教育的系统学习,就算是出于一个妈妈的本能,也知道,孩子哭绝不能不理不睬,任由他哭到自己停止。

    母狗护崽,母鸡抱窝,连动物都有保护自己孩子的本能,更何况是母亲呢?

    所有的婴儿都哭泣,他们通过哭泣来向照顾者传递他的身体和情感需求,这种需求得到了照顾者及时而周到的回应,孩子就会形成对周围环境的信任,形成良好的安全感。

    反之,如果他的需求一直得不到回应,婴儿就会对环境产生不信任,进而封闭自己的需求,成为一个对环境刺激不敏感,甚至麻木不仁,不做回应的人。

    而这种“不要抱起哭泣的婴儿”的育儿论调其实被称之为“婴儿哭声免疫法”,曾经在西方的育儿界广为流传,被被许多父母采纳,严重地伤害了自己的孩子。

    这个育儿法不知何时传到了中国,甚至一些名人也曾经中招。

    国内著名的女演员马伊琍就曾经发过一篇微博,痛斥“哭声免疫法”。

    当时,马伊琍刚产下二女儿,已经再次为人母的她,已经掌握了足够丰富的育儿经验,可是在一篇微博里,她还是忍不住提及曾经误信一些错误的育儿方法,造成了对大女儿的伤害。

    这篇长微博里提到的“哭声免疫训练”,“定时把尿训练”,“定时喂奶训练”看起来是为了培养孩子规律的生活作息,也免除了大人育儿的辛苦,看似科学的育儿方法,其实根本就没有顾及婴儿身心的真实需要,只是随意地把孩子看作一台可以任由大人操控的机器,只要稍作训练,就可以把孩子培养成“理想的婴儿”。

    这是多么冰冷,恐怖的育儿方法啊!

    而这种育儿方法却一度非常流行,曾经被很多西方父母奉为圭皋,但是,儿童心理学的发展,证明了这种育儿方法对婴幼儿安全感的建立,人格的完善是非常有毒害的,早就被弃之不用了!

    而在我国,像”哭声免疫训练“这一类的错误育儿方法,还被很多无知的父母不加识别的全盘接受,在无知的情况下无声地给孩子造成巨大的伤害。

    所以,莉莉老师今天就来扒皮一些“哭声免疫法”的前世今生!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这段话出自于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约翰.华生所著的《行为主义》一书,被学界称之为“一打婴儿论”。这段话既体现出华生对他所能创立的行为主义的充分自信,又透露着对人类教育的自大,盲目!

    华生《行为心理学》这本著作中,认为人的心理的本质就是行为,而行为就是机体对外界刺激所做出的的反应,只要控制刺激(S),就能预测机体的反应(R)。

    刺激(S)和反应(R)多次重复的出现,就会被固定下来,建立紧密的联结,这就是行为主义的S-R理论。

    这个理论在现实生活中可谓广泛的存在着,处处都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比如,我们一看到红灯,就条件反射般地停下来,有个笑话说,有个人看见猴子的红色屁股也不自觉地停下来,其实,也是条件反射。

    而在教育和商业这两个领域,刺激和反应联结对于人的行为的影响就更是无孔不入了。

    学生听到铃声就知道上课和下课,老师通过奖励和惩罚来维持和纠正学生的行为。

    商家搞的各种打折、促销,买一赠一等活动,也是激起了消费者的购物行为,让消费者条件反射的买买买。

    行为主义对于揭示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本质确实有独到之处,通过操控刺激,而改变人的心理和行为状态,但是,人毕竟不是机器,仅仅通过环境和教育并不一定能完全影响一个人,这也是华生的理论不完善,受人诟病的地方。

    令华生饱受争议的不仅仅是他的“一打婴儿论”,还有他为了验证行为主义理论而进行的一些实验,其中最著名的是对恐惧情绪形成的“小阿尔伯特实验”。

    恐惧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情绪之一,比如差点溺水的人岁水还有恐惧,经历过家暴的人对暴力的恐惧等。恐惧里蕴含着巨大的担惊受怕的情绪体验,对所收到的刺激,感到巨大的风险但是又无能为力。

    华生认为,恐惧情绪也是由刺激所引发的,为了验证他的论断,他找到了一名只有9个月大的婴儿,并把他带到了自己的实验室。

    首先,他和他的研究生助理罗莎莉·雷纳(ROSALIE RAYNER)确定小艾伯特本身并不害怕即将面对的动物们。一开始实验时,小艾伯特饶有兴趣地注视着这些动物,有时还呈现去想摸它们的感觉。

    接着,研究人员把老鼠带了出来。当小艾伯特伸手去碰的时候,他听到了一个刺耳的声音:锤子敲打在铁棒上的叮当作响。小艾伯特猛地从老鼠身边躲开,显然是吓了一跳。当小艾伯特试图再次伸手去抓老鼠时,研究人员再次发出了同样的敲击声音。

    反复的实验结束后,他们把小艾伯特送回家了一个星期。当他回来时,研究人员重新开始实验,当他们把任何毛绒动物带出来时,小艾伯特都会自发性的产生恐惧。

    正如他们所料,小艾伯特的恐惧转移到了其他毛茸茸的东西上,甚至是一件毛皮大衣。

    当他看到动物,听到叮当声时,他颤抖着哭泣,或者试图爬开。

    随后研究者发现,小艾尔伯特对白鼠的恐惧泛化到了许多相似事物上:

    他开始对狗、白色皮毛大衣、棉花、华生头上的白发以及圣诞老人面具等毛茸茸的东西都感到恐惧。

    实验还发现,以条件反射程序习得的恐惧,具有跨情境的稳定性,即小艾尔伯特对上述事物的恐惧在实验室环境以外也能被观察到;此外,在停止实验31天后,艾尔伯特的恐惧仍未消退,说明了这种习得情绪的持久性。

    华生的实验说明了恐惧情绪是可以通过条件反射后天习得的。

    这一研究结果可以被套用来解释常见的其他情绪,如愤怒、愉快、伤心、惊讶或厌恶等的缘由。

    听到老歌时感到伤感,求职面试时感到紧张,春天到来时感到愉快,看见牙医工具时感到害怕......,

    这些情绪现象的根本原因,即在于此前生活中建立的复杂的条件反射。

    这项实验在今天是绝不会通过的。

    科学实验现在必须由机构和伦理审查委员会监督,以确保它们安全并得到公平的对待。但是在1920年,当这个实验发生的时候,对人体测试的监督非常少。

    华生的实验结果一出来就轰动了整个教育界、心理学界。那个时候,杜威的实用主义风靡美国,所以人们并没有在意过程如何,而对得出的结果非常满意。华生由此成为欧美最负盛名的教育家!

    在此基础上,华生出版了系列儿童教育方面的书籍,并发表了著名的“一打婴儿论”。

    由此,风靡一时的“哭声免疫法”、“延迟满足训练法”,“婴儿独立完整睡眠训练法”就由此诞生了!

    在这套方法理论中,华生给儿童构建了一个彻底程序化、光秃秃的,没有情感的理想国。在那个世界里,人再也没有神圣的精神存在,而更像是机器。

    环境怎么塑造和训练,就输出什么样的结果。而当出现程序异常的时候,可以采取一些手段让其重回正轨,比如说打骂等惩罚行为。

    这套理论的核心就在于把孩子当作机器一样训练、塑造和矫正。华生认为对待儿童要尊重,但是要超脱情感因素,以免养成依赖父母的恶习。

    这耳目一新的理论一出在当时简直成了欧美千万父母的福音,他们似乎终于找到了方法来治理家里的熊孩子了。

    然而,最终的结果却并不如他自己的预期。

    首先是自己的孩子就出现了问题,他的大儿子雷纳在父亲的行为主义理论灌输下,精神出了严重的问题,最后学了精神分析想要自救,然而精神分析也未能拯救雷纳。

    雷纳曾多次自杀,后在三十多岁时自杀身亡。

    其和前妻玛丽的二个孩子也一直生活不好,女儿多次自杀,儿子一直流浪。

    雷纳曾这样评价自己的父亲:“没有同情心和情绪上无法沟通,他不自觉地剥夺了我和我兄弟的任何一种感情基础。”

    悲剧同样在第三代延续:华生的外孙女玛莉特哈莉自述,妈妈MARY沉默易怒,秘密酗酒,并曾经多次试图自杀。MARIETTE自己也是酒精成瘾者,经历三次婚姻,她自身也患有双相障碍,并多次考虑自杀。

    她在1990年的自传直接指出了华生将他的理论作为家庭功能障碍的根源的实际应用。

    而哈莉的呼吁也让美国人民正视华生的教育带给孩童的危害!她还和别人成立了美国预防自杀基金会,一生都在为那些遭受华生教育方法戕害的孩子奔走!

    而他的教育方法更是戕害了美国的数代孩童,这些孩童被父母以由此衍生的“哭声免疫法”教养,自己的任何一种情绪都被剥夺控制,留下了严重的童年创伤。

    当他们长大成人后轻则出现匮乏安全感、睡眠障碍,重则出现了自闭症、精神分裂等症状。

    约翰.华生为何会发展出一套如此冰冷的理论,为何他的孩子把他评价为“没有同情心和情绪上无法沟通”的父亲呢?

    到底是什么样的经历促成华生此后的思想和行为呢?

    我们不妨从他个人的原生家庭和童年经历来窥探一二。

    1878年1月9日出生于美国卡罗来纳州格林维尔城外的一个农庄,他的父亲性格暴戾,在华生13岁时,抛弃了华生和他的母亲,与人私奔。

    华生的母亲带着他搬离了原来居住的地方,搬到了城镇里。母亲是一名虔诚的宗教信徒,她对于华生的培养完全按照严格的教规,从不过问儿子的兴趣爱好,心理状态,她还给华生定下了修习神学的人生目标。

    而此时的华生正在度过艰难的时刻,由于他曾经生活在农村,遭受到城镇里同龄小孩的耻笑和恶意的欺辱。

    因为华生的母亲根本不在乎他的感受,华生把一切都埋在心里,逐渐形成了“乖戾”的性格。

    此后,华生因为无人管教,流浪街头,渐渐染上一些恶习,成了一名社会底层的叛逆少年,街头的小混混。

    据说他还曾经因为两次因为持枪争斗被抓进警局。

    这样的一个底层少年,日后是怎样逆转人生,成为美国著名的霍普金斯大学正式教授,还娶了上层社会出身的妻子呢?

    华生的生活发生戏剧性转变是在他17岁那年,突然有一天,华生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并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是不可能进入大学的。

    他写了一封自荐信给当时福尔曼大学的校长,校长同一他进入大学学习。

    1900年,年仅22岁的华生就已经取得了福尔曼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此后,他又进入芝加哥大学学习哲学,师从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约翰.杜威博士。

    但是,杜威发现自己对于心理学的兴趣更加浓厚,于是他又转入了心理学系学习,并且在1903年就取得了心理学的博士学位。

    此后,他被芝加哥大学留校任教,成为当时芝加哥大学最年轻的教授。

    英俊的面孔加上年轻有为,令华生成为当时众多女学生的追捧对象。也就在此时,他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任妻子。

    据说,华生在一次监考的时候,有个女生看到华生后,一下子被迷上了,干脆不在考卷上答题了,直接在试卷上给华生写了一封情书。

    这个女生名叫玛丽·伊克斯,她的家族与当时的美国总统交往密切,可以说是一位美国上层社会的白富美。

    华生当然把玛丽收入自己麾下,并与她结了婚。

    后来,华生又受聘为霍普金斯大学正式教授。尽管华生对芝加哥大学十分留恋,但由于霍普金斯大学让他来指导实验室,比芝加哥大学给他更丰厚的薪水,这些优越的条件使华生最终还是来到霍普金斯大学。

    此时的华生,在学界声名鹊起,又娶了白富美,可以说是走上了人生巅峰了。

    但是,好景不长久,华生又因为和自己女助手的绯闻事件,而引起轩然大波,被迫辞去大学教职,离开了学术界。

    与华生产生绯闻的是他的助手蕾娜,在两人合作研究期间,有了越轨之举。

    此时他还没有和他妻子离婚,后来他的老婆发现了华生写给他情人的十四封情书,便以此要挟他(因为当时学术界不能接受婚外情和师生恋),说如果不离开那个女人就曝光这些情书,让他身败名裂。

    因为绯闻对华生本人和他任教的学校已经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华生和第一妻子玛丽离婚,选择和情人蕾娜在一起,此后,两人就一直一起生活,也算是做到了不离不弃。

    华生后来转战广告界,利用他掌握的心理学知识,可谓是赚的盆满钵满。比如,在超市收银处摆放口香糖,避孕套等小物品,就是他想出来的营销点子。

    说回到小艾伯特,他的下落却成为了谜,只知道他最后被父母抱回,也有人说他在6岁的时候因为脑积而早夭。

    不管怎样,在实验室里的可怕经历对他造成了永久的伤害。

    其实,华生还做过实验,来验证恐惧是否能够通过一定的条件作用消除掉。

    这个实验和“小阿尔波特”的实验程序相反。

    3岁的小彼得因为惧怕白鼠,兔子,羊毛,棉花等物品,被带进了华生的实验室。

    最开始,只要实验室里有兔子,彼得就显出恐惧的神情,并且哭闹不止,后来,在循序渐进的引导之下,华生把关在笼子里的小兔子慢慢地靠近彼得。

    久而久之,彼得对于小兔子的恐惧逐渐的消失,甚至可以把兔子抱在怀里一起玩耍。

    在消除了对小兔子的恐惧之后,又运用同样的程序,消除了对于白鼠,羊毛,棉花等物品的恐惧心理。

    这是重建条件反射的机制,通过重建条件反射,人们建立了对事物新的反应,改变了自己以往的行为。

    不管如何,伤害已经造成,数千万儿童因为错误的育儿方法承受了原本可以避免的痛苦。

    晚年的华生也开始后悔他自己在育儿领域的写作,他直接表示他在这方面的知识并不充分,可再也挽回不了他的孩子以及千万儿童一生的幸福。

    对于家长来说,任何的教育方式都应该去搞清楚他的来源,不应该尽信权威。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丰富的情感!并不是机器人,你只有在和孩子不断相处中,用心了解孩子的情感变化,才能知道应该如何教育孩子会更好!

    育儿之路不会一帆风顺,充满了挑战,各位父母一定要仔细甄别,别被错误的育儿方法误导,给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和你一起共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他是“婴儿哭声免疫疗法”的始作俑者,还曾犯下这一宗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atq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