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个经济学的观点,来开始今天的家庭教育学习主题,在经济学中有这么一个原则,谁的利益受损,就是谁的错,谁需要改变。这个原则用在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是适用的。也就是谁痛苦谁改变。
在家庭教育中和孩子的相处中,是不是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一件事情一个问题,对孩子交代过很多次,很多遍,结果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孩子不听
2.孩子听了记不住
3.孩子记住了,但是就是不改正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应该是我们家庭教育的观念,行为出现了问题。把做事情的顺序搞反了,总是期望着别人改变而自己却不改变;或者是我们做家长的,没有稳定的价值观,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搞的孩子搞不清楚,对具体的事情、出现的问题做的标准是什么?要求是什么?边界是什么;再者可能就是存在之前所提到的家庭教育中出现上位效应,父母和孩子关系不平等导致亲子关系不佳所引起。
如何接纳孩子,改变自己?
1.观念上的转变,父母是需要不断学习的,学习正确的批评和惩罚。不做破坏性的批评,不随便给孩子贴标签,下结论。
2.无条件的爱孩子,利用家庭教育中的亮点原则,夸奖和赞美孩子,眼睛多看优点,找准这个好的地方陈述事实多夸。比如考试成绩考得不理想,这次的考试成绩比上次考的还要低,关注这次考试进步的地方。比如试卷整洁,字写的漂亮。某一类型的题答的不错,都对了。
3.多多的鼓励和表扬孩子。当孩子做对时,描述事实立刻给予表扬。当孩子做错时,给予鼓励。
家庭教育路上,边学边成长,想改变自己的是神,想改变他人的是神经病,希望一起做个最棒的妈妈,最温柔的母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