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校门外】
周五放学,在学校门口值勤,身边有一位年轻的妈妈正在手机通话。
“反正我也不管了,再找不到我家女儿的外套,我就打12345,问问他们,这是什么管理?”
……
不一会儿,一个一年级女生从学校里面跑出来。年轻的妈妈问:“找到了吗?”
“没找到。”
仔细看,这个女孩好面熟……
【第二幕:办公室】
“咚、咚”
有人敲我办公室的门。
习惯性地邀请:“请进!”
门被推开。走进来三个一年级小女孩。
“华校长,我找不到我的外套了!”
原来,是这样啊!
“你们去过一楼失物招领处了吗?”
“我们去过了!可是没找到。”
“那你记得你的的外套丢在什么地方了吗?”
“下午大课间的时候,我嫌热,把外套脱在操场上了。”
丢在了操场上,但是自己回去看,操场上没有,失物招领处也没有。打电话给物业,师傅们下午也没有捡到女孩外套。
【第三幕:校门外】
年轻妈妈正是这个一年级小女孩的妈妈,电话里在吐槽的恰恰就是“外套找不到”。
小女孩看到我也在校门外,便告诉妈妈。
外套与主人分离的时间已知,地点已知,那么,之后呢?之后,做过些什么呢?
年轻的妈妈告诉我,孩子课后服务2结束,就离校。接到孩子,看到孩子外套不见。已经问过班主任老师,也已经按照班主任老师指引去过失物招领处,还是没有看到外套踪影。情急之下,就想着要拨打12345,但是,自己也知道,其实,孩子自己不长记性,外套不及时带走,才是症结和原因所在……
与这对母女分开后,这个“外套找不到”的事情仍然盘桓在我的脑海里面。针对孩子“忘性大,需提醒”的特点,我们要想些什么办法来帮帮孩子,帮帮家长呢?
做法一:语言提醒
室外上课,特别是体育活动,因运动出汗,脱掉外套,是常事。高年级的孩子记不住带走衣物的在少数。但是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记不住衣物及时带回的人数就是一个不容小觑的群体。整班排队离开操场前,组织整场活动的老师借助广播集中提醒,具体负责带班老师再适时个别的强调,则一年级孩子仍把衣物丢在操场,自己跑回班级的概率会降低很多。
此外,组织整场活动的老师最后一个离开,眼睛扫视全场,即可现场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减少外套与人分离的现象发生。
做法二:情感关怀
俗话说,百密仍有一疏。经过上述集中提醒和个别强调,仍发生物品丢失,怎么办?被学生寻求帮助的老师需要给与学生情感关怀。
最好是利用下课时间,陪着孩子走一走,找一找。孩子长大后,老师在课堂上讲过什么,或许全部都被忘记,但是,老师曾经陪着自己找东西,很有耐心的样子与身影可能会长久埋藏在孩子心底,温暖孩子一生。
教育,是一种关怀,是在尊重孩子前提下,对孩子所有事情的接纳。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要用表扬投以关怀;丢失东西更要给予帮助,拒绝冷漠。
教育,也是一种换位思考—对学生的换位思考,还有对家长的,换位思考。当家长看到孩子寻而不得,情绪激动,极易衍生对学校,对老师的不信任。此时,需热心提供帮助,及时与其沟通,避免矛盾产生。孩子的事无小事,教育的事无大事。只有当我们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教育这件事儿才有可能做好。如同,学习真正发生,教育真正润泽生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