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美国作家唐·马奎斯说过:“拖延是止步于昨日的艺术。”
拖延是一种缺乏自控力的表现。
内心的完美主义、害怕承担失败后果的懦弱、内心的各种不确定性等,都是人性中无法逃避的存在,而这些也都共同组成了拖延者的心声。
《拖延心理学》中曾经提到,拖延的心理根源是拖延者与时间的纠葛。
拖延者常常以一种“期望式思维”看待时间,或者将时间看作一个需要制服和战胜的对手。
拖延本身需要跟时间进行博弈,不管你自身能力如何,还是任务本身难易程度如何,其本质都是需要你跟时间进行博弈和赛跑。
如何在时间这个问题上,进行一种自我心理救赎,是拖延者需要面临的问题。
克服拖延,首先要制定清晰可见的目标和切实可落地的计划。
不管任何目标,或大或小,都必须要一步步来。
所以,对于拖延者而言,要克服拖延,就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把目标计划拆解到足够细小。
让每个细小步骤都可以不用过多消耗意志力就可以去执行,唯有如此。
每个目标都去设置“deadline”,用行动去克服。
一定要专注于当前,专注于眼下,专注于制定的每个步骤。
定完目标,进行足够颗粒度的拆分后,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行动。
山下英子写的《断舍离:终结拖延》一书中提到了克服拖延的观点:先行动,后思考。
一个人拖延,往往就是因为自己内心的各种情绪而导致无法开始行动,但是一旦开始行动,则很多拖延问题就有了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她还提到过,如果一个人连收拾杂物都找借口的话,那么他做其他的事也肯定会找借口。
如果连自己身边最简单的问题都不想去改进,那他面对其他问题更不愿意去改进。
这就像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的一样:
如果连自己都征服不了,那何以征服世界。
想要改变自己的拖延,就要从最小的事开始,而且要不放过任何可以改变的机会。
02
有时候,我们心怀梦想是好的,但是不要过分陷入其中。
任何美好想象,都很实际差距甚远。
能缩短差距的途径,只有不断行动,别无他法。
就像我学习写作,锻炼思考能力一样,只能大量写作和思考才能做到。
如果我仅仅是通过看书就企图掌握好写作,那时痴心妄想。
总想着拖延,总想着知道了这个方法,晚一会再开始,殊不知,就这一个念头就基本上把做这件事的热情给浇灭了。
很可能再也行动不起来。对于写作来说,早开始,永远比晚开始要好得多。因为这个过程需要复利效应的积累。
而复利效应最根本因素就是时间。
想要早一点达到转折点,就要早一点开始。
别人开始的早,持续的久,就会更早到达拐点。一旦到达拐点,再进一步就会拉开巨大的差距。
所以,一定要行动。
不行动,你与别人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03
托马斯·米切尔曾在《生活随笔》中提到过:
“制定时间表,划分时间段,然后有条不紊地做完一件事,再做下一件事。如果这样按部就班,我们就会吃惊:一天能完成这么多工作!三心二意或是匆忙赶工的人,最后都几乎一无所成。“一次只做一件事”,这样一天下来效果要比一次做两三件事要好。由此,我们一天完成的工作会比其他人一周完成的工作还要多。”
一次只专注一件事,一件事完成后再去做另外一件事。
丹沙利文写过一本书《80%工作法》中有个观点:在80%的时间里,80%的情况下,完成80%就够了。
做一项工作,做到100%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做到80%的6倍还要多。
比如写一篇文章,写到80%需要2个小时,但是如果过于追求完美,那么再花费2个小时,你可能会达到90%,然后继续花费两个小时又两个小时,最终花了好几个两小时,还不一定能达到100%。
这个工作完全可以让别人代替,这些时间也完全可以去做做别的更有意义的事。
所以,努力做到100%,与你所付出的努力相比,是不值得的。
因为完成80%已经足够好。
做一件事,不要过分追求完美,能把一件工作做到80%就足够了。
有了这个观念,就不会因为想把一件事做完美而持续拖延,导致自己各种心智内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