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听课小学问:分解的陷阱

听课小学问:分解的陷阱

作者: 左回之 | 来源:发表于2019-01-08 12:09 被阅读0次

人们习惯于把有机整体分开,把一件事情的整体评价错误地加诸在某个部分或个体上。这就是“分解陷阱”。

比如,某明星五官的整体感觉很好,你就觉得他鼻子单拎出来也一定好看,你不满意自己的鼻子,就照着他的整,结果发现这鼻子在你脸上就显得普通。

生活中我们一些偏见也是中了“分解陷阱”的圈套。比如,不敢坐女司机的车,不喜欢与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交往。

某些调查结果显示,女性在机动车驾驶上的综合能力轻微弱于男性。这可能与年纪有关,早十年女性没什么条件开车;也可能与职业有关,职业司机大多数为男性。但结果摆在那儿,周围人也都这么说,潜意识会暗示你去体验这种感受。于是,你轻易地把所属群体统计学结果或整体观感加入到个人身上。

仔细想想,你身边的女司机没有一个开车很6的吗?有没有男司机驾驶技术很菜的?

了解“分解陷阱”不仅可以让我们避开歧视,还可以让我们在学习东西时把握整体,不至于学错东西。

比如,有些高管以为苹果成功是乔布斯独断专行的个人性格造成的,于是也学乔布斯“电梯炒人”,苦了那些嘴皮子不利索的打工仔。

相关文章

  • 听课小学问:分解的陷阱

    人们习惯于把有机整体分开,把一件事情的整体评价错误地加诸在某个部分或个体上。这就是“分解陷阱”。 比如,某明星五官...

  • 听课《小学问》:归因陷阱

    人是天生喜欢找理由的生物,遇到问题总想归纳原因,简称归因。比如,男生表白遭拒绝会问“为什么”。理由真的那么重要吗?...

  • “听课”有学问

    《中庸》开篇讲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

  • 听课记录¹|《分解因式》

    听了厦门陈磊老师的《分解因式》,让人大开眼界,我真是听过的优质课和讲座太少了,专业理论知识少,对于上课还在...

  • 听课小学问:二分法陷阱

    网上的心灵鸡汤,逻辑谬误比较多,常见的是非黑即白的“二分法”。 比如,“如果你是对的,你就没必要生气;如果你是错的...

  • 别让分解谬误影响了你的判断

    今天在听《小学问》,而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邱晨提到的分解谬误。 什么是分解谬误 分解谬误就是因为某件事或者是说某个人...

  • 听课《小学问》:命名谬误

    生活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场景:对方的的回答没有错也无法反驳,但回想一下,其实他什么也没有说。 比如,你问同事:”为什...

  • 听课《小学问》:滑坡谬论

    生活中常常能听到这样的话“你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呢?”、“大家都这样,这世界怎么得了?”。你只是做了一件不好不坏的事情...

  • 小波包-python

    小波,字面意思就是很小的波,它的积分几乎接近于0。小波又分为小波分解和小波包分解。小波变换(分解)只对低频部分进行...

  • 厨房装修的“猫腻陷阱”

    装修的学问很多,陷阱也同样很多,许多人在装修前感到无从下手,下面柒米装饰就教您如何识破装修中常见的陷阱猫腻,让您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课小学问:分解的陷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ayv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