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这个世界的秘密-对儿童的思考

这个世界的秘密-对儿童的思考

作者: 精致鸟 | 来源:发表于2018-08-12 16:00 被阅读21次

                 

    今天听了老师的课,感到在理解和掌握上非常得心应手,也听得很是饥渴和兴奋,因此回到宿舍便迫不及待地开始写下自己由来已久的想法和感受,到了今天似乎同样呼之欲出,因为在很多层面上都得到来自陈老师的印证。因此,写下这些感受与想法,与老师分享,与老师进行交流。

    我对儿童家庭教育的高能理解大概始自于本科时候上第一次家庭教育课开始,也几乎就是在同一时期,我也开始有了晚辈,我的生活中多了几个可爱的小朋友。而这是我建立对儿童一切积极想法,超前想法的起始点。

    我起初是带着一种好奇心来看待家庭教育的,确切说是来看待家庭教育中的儿童的角色,位置,作用,以及对于整个家庭的影响与意义的。

    我那时因为真切的感受到了儿童的存在(有自家的小朋友,从生命的最初状态开始感受),因为我能感受到他们的有趣,灵动,自我生发与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异于我们成年人或者其它人的想法,表情,行为等等。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觉得儿童是一个美好的象征,我那时十分沉迷于对孩子的研究和思考,我的外甥们对我充满了吸引力。我知道他们是一种非常有趣的人,这种有趣当然是“自然性的”有趣,而不是我们认为的“价值观上的”有趣。正如老师今天所说的,我是非常震奋的,但也只是自己震奋而已,但是我还是想和老师分享一下我的感受。我之所以会觉得孩子是有趣的,并带着好奇去认识他们,真的是因为我在内心觉得他们是神秘的。我用的是另一个词——谜(这里要说一下,我觉得女生也是一个谜,恋爱实际上也是“契约的”建立,很多恋人都不懂得“契约”的意义是什么——我对契约的理解更多的来自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不知老师怎么看)。孩子就像一个谜,你怎么也猜不透,甚至也看不透,但是它就是能吸引你——却不是吸引你去开发挖掘他,而是吸引你去认识它他,发现他,继而尊重他,明白他。认识他,发现他不是为了一些别的什么,而是为了一个我们终生都在追求的东西——如何更好地彼此相处在一起。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真的做到被情感滋养,被自由追随。

    其实,想和老师说,我在没有这些认识以前,那应该是我高中的时候吧。我对儿童的认识其实就是现在很多家长对儿童的那种心态。我上高中那个时候,我一见到孩子就烦,觉得孩子不好伺候(儿童期的孩子没有几个是安静的),甚至觉得有些孩子可恶(有些孩子不仅胆大妄为,甚至目中无人),我那时认为孩子的很多行为是故意的,以至于来回折腾家长(后来认为其实是家长愿意被折腾,或者说是家长无知地顺应了孩子).就我自己而言,我更多时候是不愿和孩子打交道的,因为我会觉得很麻烦,我觉得他们会占据我太多的时间(我现在觉得一是那时的认知层次太浅化,智能顾忌自我的得与失,二是经验经历不够,无法在情感上与儿童发生触碰,三是这方面的兴趣和重要性认识还没有生成,没有进行持续的思考和探索),我觉得跟他们打交道没有什么逻辑而言,尤其是没有一种可以依赖的关系供我与他进行一个有效的或者可行的对话。与别人家的小孩在一起——他们为什么要和我玩?为什么要听我说的话,为什么要尊重我?所以,没有一种根基性的可依靠性的东西,与儿童进行沟通和交流我觉得都是无稽之谈。那时我的想法是儿童必须要有“约束”,当然,这种约束也必须是他自己自愿的。至少来说也必须是他更愿意接受的一个选择——因为还有比这更差的选择。我其实也有经常写日记。我之前在日记中写道。和孩子进行“契约”商定,是一个大家都可以依赖的标准。问题的症结在于谁会先突破契约的规定,而致使契约成为一个不值得信赖的东西,或者说“契约”的美好性和力量的可传递性因为一方(似乎只有是成人)的某些“行为”,而是它在儿童的眼中从天堂的地位坠落到地域之中,充满了黑暗和摧残,契约带来的只有谎言和压迫,根本不是孙悟空的“紧箍咒”式的自由与伟大,而是空中到处飞舞的柳絮,不仅飘忽不定,而且没有价值可言。

    其实这里,我觉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知道老师给出的是什么解释,老师其实也有提到过,但是好像没有重点拿出来讲——敬畏.我不知道老师接下来讲的课中,提到的“约定”的几个基本条件中,是否会涉及到这些。

    在过去的几百年里,大自然已经告诉了人类所面临的最大的一个他们不曾重视的东西所带来的巨大威胁——无所畏惧,这是中外古人都做的很好的地方。权利不能没有畏惧,所以要监督,事实已经证明这一点。而人类现在最缺乏畏惧的地方,我想不是别的地方,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地方——除了共同的地球家园外,还有其自身的存在与让其自身存在得以安身立命的家——我们缺乏对生命和家庭中的无束缚性的敬畏(你会发现家庭成员之间大多数人最会有所畏惧,但总有一个人最后要靠自律来完成无所畏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畏惧的人似乎也很难有自律).法律在家庭成员内部的协议范围之内是无效的。所以多数人也谈不上畏惧法律——这与外国人在敬畏交通法等上有明显的区别。没有畏惧的家庭或个人是会暗中滋生出许多恶性特点的寄生虫的,这种东西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温水煮青蛙一样带来的的不可逆转性.——从老师的讲解来看,我们应该把关系这个东西,它的作用,特点,能量等好好思考一番才是——一种“腐”的东西在一个人身上开始滋生,最终会成为以自己为中心,继而辐射周边的东西,就像情绪具有传染性一样,这些不好的东西不会仅仅自我封闭地存在那里,只在内部界定的范围内发生极端的变化,它的这种变化的可传递性是没有界限的,因为关系的存在,至少它是可以突破自身而影响周围的。所以成年人,没有畏惧,始终是把自己和他人置于危险的边缘的——反过来说,懂得珍惜和敬畏自己的人,也懂得珍惜和敬畏与其相对应的东西。在我这个年龄,我已经深深体会到身边的人们在发生的一些改变——在开始敬畏,并继而变得恭敬起来——来自我母亲的影响最大,我母亲以前是一个很强势的人,但是母亲在听到或见到一些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人出现的七形八怪的问题后,母亲变得温柔起来了,也不再一味地强势。就我所知道的,我的一个小伙伴的父亲,还不到50突然就不在了,一个母亲很好的阿姨46岁竟然中风了....母亲总是问我,你说,人算是个啥,说没就没,说不行就不行了,昨天还好好的,今天就天各一方了。母亲也以此告诫自己和我——人啊,追求那么多干啥,只要身体健康还能挣个小钱就行。每次与母亲打电话,母亲都会劝诫我多歇息,保护好眼睛,母亲是有担忧的,我觉得,我能感受到母亲的担忧,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可是这对我来说就不见得如此了,我虽然有所畏惧和担忧,然而我还是无法在心中真正立法,在行动中有所体现——我想这与当下的学习环境还未得到改善有关系吧。然而的然而。大的社会环境使每家每户几乎每个人都觉得使自己变得坚强似乎才能生存下来,坚强就要无所畏惧,无所畏惧也就没有什么界限和节制可言,在所谓的坚强的事情上尽心尽力而相对应地在无形中造成了某些东西不可逆转的逝去。在还没有发现这些逝去的时候,一定不会在意他的重要性,也因此而恣意妄为,知道这些东西对它当头棒喝,方才醒悟悔悟.——我想多数家长在对待孩子这方面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的——连平等对待儿童,和儿童友好平等相处,这需要撇去成人的权威感,成就感与操控感,尚且还做不到,更何况你还要求他去敬畏儿童,那实在是有点强人所难了,成人会觉得这不是能力的问题,简直是不可思议的问题。今天我听了陈老师的话,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老师说的是儿童的金超脱壳,儿童留给大人的世界是儿童伪造出来给成人看的。我倒觉得也可以理解为是儿童懂得一些我们成人不知道的,但他们自己也不知道的东西——或许是灵性,或许是天生的第六感。这些东西帮助他们与这个世界打交道。我认为儿童天生懂得权利的阶层关系,人际的相互影响,以及策略上的远交近攻,儿童不管是自然发生的表现还是与成人打交道的过程,都有着一种水的特性和智慧,(或者说是不可明状的智慧),看似风平浪静,有时竟也暗流涌动;不仅具有形的变化,还有力的变化,最终与万事万物相和。就是说,儿童在自我表现的时候,真的就是无拘无束,当不能自我表现的时候,就有了千奇百怪的儿童。就成了我们“价值观中的”儿童了。至此我才发现,我们真的不能带着目的去看儿童,或许我们应该把我们自己呈现给儿童看才更合适。我们不能教儿童什么,我们只能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存在是如何与他们更好更自由的存在发生联系的。

    由此看来,成人自己在变得有所畏惧这件事情上,还需要经历许多磨难才可以,除非集体思想上有这样一种共识。我觉得敬畏儿童是最直接的能够最快看到儿童是什么样子的一种转变,同时这种敬畏会使一个人生成一套新的与儿童相处的体系与准则。我从最初的厌恶儿童到现在的喜欢儿童其实就是让敬畏儿童发挥作用。学会敬畏儿童,其实不就是老师说的敬畏未知么。敬畏是因为明白。而敬畏在心中,世界观也就真的变了,我觉得这可以成为一个转变教育观念的契机。但是这对一些成年人来说可能比较难——就如同把水变成油一样难。因为,在认识层次上把儿童变得不一样起来真的是一件很值得怀疑的事情。是从中心变成重心么?我想都不是的,因为这都不符合平等的原则,更别说是敬畏的态度了。我觉得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赋于自我意识以新的意义”——类似于“赋权”这种概念,我称作“赋意”或者“赋值”.并接受这种“赋”,并能迅速得到这种“赋予”带来的不一样的体验。或许这是一个转变成人固有观念的好办法。正如老师所说,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解释,也就是这种“意义的赋予”如何让家长觉得好,可行,相信,有道理。解释到位了,成年人理解还不到位,实践不了,只能说他永远无法亲近儿童,无法体会到儿童世界的美妙和精彩,儿童世界的奇特与无限,儿童世界带来的惊喜与信念.

    但是这里其实还是有一个问题了,虽说儿童自有他的逻辑和道理,但现在社会,儿童想自我健康安全地生长还真不是他自己能够控制的,有一个道理是他必须知道的,我想,那就是儿童也要有所畏惧,儿童的无所畏惧带来的后果,比任何人的无所畏惧带来的后果都莫名其妙,让人匪夷所思。我觉得儿童的畏惧的习得不是经验的最终累积,而是认知上的逻辑推理,经验顶多也就适可而至,但是思想认识却能延伸经验未达到的地方。因此,帮助儿童形成认知的最好办法,我觉得真的不是说教,而是思悟,这种思悟我想同样可以通过“契约”来实现,契约不仅意味一种权益的获得,同样也意味着一种风险的规避,这种风险的规避我想可以称为“恐惧”。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听了老师的课后,结合自己已有的想法生成的一些思考。我觉得“佛法无边”这个词真是妙用极了,我想可以有两个含义来理解这个词,一是,它真的有可以普渡众生的意思,人人皆可以得到佛的点化,从中得到一些奥秘;二是,它可以从一个人开始接受它开始,不仅在时间上普渡一个人的一生,而且在生活的面上普渡方方面面。这种佛法无边最核心的是带来一个人的“自我思考”,这与哲学的“自我思考”有异曲同工之妙。家庭教育,儿童,这些平常的词语,每个人都司空见惯,甚至太多太多的词语,一切我们可以想得到的名词与概念,以及大多数人一生都要经历许多相同的事情,但是不同的人的做法是不一样的,做法一样的大概都是些想法相同或者没有想法的人。那么面对这些名词,概念和终究会经历的事情的时候。我们真的应该用哲学或者佛法的思考——这个东西有什么独特之处,这个东西至于我有什么意义,或者发生在我身上会怎样,我该怎么做。我想这才是思考给予一个人自信的力量,给予一个人与众不同的力量之所在的原因,把对一切事物都与自己的存在发生思考,生命中的每件事,每一个行为都会显得那么有质感,那么的美妙不可言。而你的信念和价值观就是从这里强于别人的地方。我对儿童的认识转变其实就是源自于这样一种非要思考出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来的结果。

                                写于2017年6月8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个世界的秘密-对儿童的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bbs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