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除了看与工作有关的书籍外,又开始找闲暇时间看些散文、杂文类休闲文字。对于我来说,文字是神圣的,最能走进心窝窝里的。原本想把一些情感深埋进内心深处,最好是表面不露一丝痕迹。却在今天中午饭后翻阅的时光集《踏雪寻梅,乘月人归》中几篇文章、下班后央视新闻微感动话题《父亲高位截瘫 6岁女儿悉心照顾》后,决定赶紧把文字记下来,用以自勉。
自打记事以来,在和家人相处的过程中,与母亲最亲密,娘俩碎碎话也最多。母亲没什么文化,却有着一颗好学的心、一双灵巧的手,只因年少时,家里的贫穷吞噬了她学习的机会,让她过早的承担起了不属于那个阶段的责任。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最喜欢帮我织辫子、打毛衣,她织出的辫子非常漂亮,织出的毛衣常常会有动物模样在上面。听母亲说,我一直不愿意剪头发,她给我织辫子的时候我也能挺安静,就连从平顶屋上摔下来伤了头,也是哭着对医生说“不要剪我的头发”,母亲说她当时又生气又感动,紧紧抱着我。那一次,没打麻药的缝合下我的坚强,让母亲泪流不止……
母亲嫁给父亲的时候,也并未如俗语那般“攀上高枝”。结婚28年多时间,母亲与父亲二人在磕磕绊绊中携手走过。我父亲是个“不安分”的人,十几岁便弃学“混迹”社会,父亲上学时候的先生还曾夸他天资聪颖,奈何太过调皮捣蛋。婚后,父亲领着母亲去福建、广西、山西等地做过生意,却因父亲太过义气,一副“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气,几年下来,生活总是入不敷出。母亲虽有不舍,但又从心底里赞赏父亲的仗义与直爽,记得母亲以前说过:“只要两口人好好的,穷不算什么。”那是母亲最朴实的爱情观。
随着家里两个孩子的降临,父亲的“玩性”逐渐收敛起来,开始正经做些小生意,从修理铺、家禽店到经营饭店,由凤凰牌自行车变成小汽车,从一家四口挤在不足30平米的廉租房到拥有自己的房子……日子也算是越过越好,父亲和母亲在打拼的这么多年间,没有旅游、没有休闲、没有假期,有的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谋求生计。前文也说了,父亲是个“不安分”的人,拼搏的日子束缚了他的性子,在日子越来越好后,他在经营生意的同时开始寻找放松的方法,生意面宽了、朋友圈大了,日子渐渐丰富多彩起来,除了担心父亲因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影响健康外,其余倒没让我太担心。倒是母亲还是一如既往,为家、为生意辛勤付出着,她的眼里、心里被小家装满了,可正因为如此,她逐渐变成了家中最受伤的那一个:女儿慢慢长大,慢慢远离这个小家,她有时只能通过打扫房间、整理衣橱来排遣寂寞;丈夫应酬多了,圈子广了,加上本就没操持过小家,二人交流得少了,“内向”和“外向”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了……
记得曾有人对我说“等你做了母亲,就会知道母亲的不容易了”。其实我想说,我一直都知道母亲的不容易。但凡明白事理、懂得换位思考的人,都会懂得这个道理。自古以来,难的从来不是明不明白,而是明白过后该怎么做。我也曾和母亲拌过嘴、也曾冲母亲发过脾气、也曾在上班忙的时候接母亲的电话没有耐心,但多数时候和母亲是亲密无间的,这一点让我觉得很欣慰。
作为一个在普通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没有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也没有后天挤压的自卑感,常常想的是对父母给予我生命的感激和陪伴父母努力打拼的踏实……自小我就明白,我不是公主,也不沉迷童话故事,更没有所谓的叛逆期,偶尔使使小性子,却让父母很放心。就这样平凡的长大后,找了分还算安稳的工作,工作中,也一直不忘告诉自己,别给领导、同事添麻烦,别让家人担心。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类似国企的单位,作为一个普通的员工,带着一颗上进的心,时时刻刻告诉自己努力着,本就性格不尖锐的我,更是练就了一身的好脾气,对待客户无论何时都是真诚的微笑、面对领导也从不刻意出风头、和同事相处也能尽自己所能提供帮助,尽管偶尔会觉得不公平、偶尔会觉得很委屈,但我坚信天道酬勤,修炼自己远远好过于攀比他人……就在这样一个平凡成长过程中,我越发觉得要将母亲宠成好孩子,越发想珍惜与母亲在一起的时光,也变得越来越恋家。
我比母亲幸运,改革开放的思想解固、世界文化的交相融合、观念认识的更新换替,但我最幸运的是成了母亲的孩子,没有过度的骄纵、也没有偏激的独立、体会过拼搏的艰辛、也感受过平凡的温馨。往后的岁月,我想把母亲宠成平凡的好孩子,不会过度的干涉、不会完全放手,时常与她闺蜜般聊天、陪她收拾家务,偶尔为她准备些许惊喜,最重要是告诉她好好照顾自己、注意身体,听听她的倾诉、指出她的错误,陪伴她构建好属于自己的独立的小世界,一个有独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小世界……
岁月有情,我成了母亲的好孩子;时光有爱,我想把母亲宠成好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