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开学季,正当一年级班主任张老师给学生安排座位时,小浩同学突然大声哭闹,并对周围的小朋友抡起小胳膊。张老师见状赶紧对小浩同学进行安抚,此时,小浩同学情绪已经失控,完全无视老师。
接下来的学习中,类似的情况时有发生,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张老师感觉之前这个孩子可能经历过什么事情,才造成现在的状况。
经过了解,张老师得知孩子在3岁的时候,因为爷爷重病,父母把他送到外婆家住了一个月,之后每到陌生的环境中,小浩都会出现类似的情绪失控状况。
对心理应激反应的学生应用“霍桑效应”的结果
小浩这种状况缘于突然分离造成的心理应激反应,孩子感觉被抛弃,无法适应环境突变带来的心理落差。而此时,外婆等人更多的关注孩子生活方面的问题,在孩子情绪处理上过于简单。孩子身处学校这个新环境时,就会出现行为问题,这也是幼小衔接阶段教师面对的比较多的问题。
孩子的情绪处于压抑状态,这种情绪反应被身体深深记忆,当类似情境出现时,孩子的身体记忆被唤醒,应激反应启动。
学校建议张老师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在日常学习中“允许”小浩同学“慢适应”,课堂规范达成由师生“协商”进行,给孩子适应小学生活一个缓冲。
在课堂上多鼓励,使孩子对新环境产生兴趣。很快,小浩同学适应了小学生活,情绪失控频率大幅度降低,能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中。
心理学把个人感受被重视、情绪得到合理宣泄,个人就具有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叫做“霍桑效应”。
通过小浩同学的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如果张老师没有从关注孩子情绪入手,一味从行为矫正上“下功夫”,孩子对新环境抵触的心理应激反应得不到释放,就很难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或者会向相悖的方向发展。
所以,教师和家长在带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关注不同时期孩子的心理发展
套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我认为“当前孩子成长的主要矛盾是身、心、灵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为什么这样说呢?当前物质生活不断提高,很多家长把注意力过多的放在“身”的层面,食不厌精,衣不厌丽,当“心”的层面出现问题时,也会从“身”的层面解决,“心”长期得不到关注,身心不同步,外显出“躁”:浮躁、暴躁、焦虑、抑郁,所以忽视“心”的滋养,孩子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第二,当孩子出现心理状况时应该怎么办?
当孩子出现心理状况时,父母首先要检视自己、家庭关系以及教养孩子的方式方法,因为孩子是家庭的晴雨表,孩子出现的问题根源一定在父母身上!该反思和学习的是父母,“原件”出了问题不要在“复印件”上修改。
第三,培养乐观积极的孩子
我们希望孩子对未来抱有信心,勇于探索;我们希望孩子在面对成长带来的挫折与失败时,不屈不挠;我们希望孩子能够获得幸福一生的能力。那就教会孩子习得乐观,在培养乐观的孩子之前,一个家庭里要先有一对乐观的父母,至少有一个乐观的父母,向乐观学习乐观,把这种乐观的状态传递给孩子。
孩子们任何行为的背后都有对应的心理指向,作为家长和老师需要练就一双慧眼,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够从根本上帮助孩子,从他们的困境当中走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