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讲到《重阳节的传说》一课,这是第八单元安排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童话、神话故事为载体,训练孩子们默读的速度以及复述的能力。
第一课时读文、识字、解词、练句。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对本课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能用以前学过的三种方法中,任意的一种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预习的基础上把课文练读得比较熟练。
第二课时,复习字词提问只要内容之后,本想着划分段落很简单,一带而过就行了,可是没想到孩子们在“第四自然段归第一部分还是第二部分”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分歧,轩同学为代表的一部分认为第一部分是一至三段,第二部分是四至八段。珂同学为代表的另一部分同学认为第一部分是第一至四段,第二部分是五至八段。那么问题来了,第四段到底该归谁呢?老规矩,“我赞成……的观点,因为……”谁说服对方听谁的。以前我教过他们,遇见这种情况就要找到问题段落多读,然后看它到底写了什么。这样才能有理有据地划分,也能有理有据地说服对方。
于是孩子们进行了七八轮辩论,最后以珂同学一方说服对方为结果。其实孩子们刚刚接触辩论,辩论方面的功力还很浅。轩同学第二轮明显的破绽没有被抓住,我是干着急不能帮忙,导致这个环节结束时已经过了半节课了。
后面就只进行了引导学习复述课文这一项。提高默读速度准备的材料没有出示。
在引导复述这一环节上,因为以前各班老师讲课方法和侧重点不同,学生的学情就不同,我接手时间又短,所以对这帮孩子们的学情并不算完全熟悉。于是我以零基础为学情,把课文的脉络,重点词语,先后顺序一一罗列在黑板上,重点句子、段落又进行了多遍的品读。接着让学生看着黑板自己讲个自己听,讲给小组成员听。然后试着不看黑板或偶尔看一眼黑板对课文进行复述。并布置了给家人复述故事的作业。
从效果上看,学生对复述的掌握还是可以的。这也是我在学期初制定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计划方面的一点点进步。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愿意在课堂上讲出自己的想法,能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同学辩论。但是,要想让全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还需要对组长进行培训,对问题进行雕琢,对语言进行规范。
说句实话,关于“提高默读的速度”这一点上,我还没有比较满意的方法,只能通过催促或规定时间读完来进行。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内蒙古的赵春林老师,年会上见过他几次了,他的速读法我刚开始不是特别感兴趣,现在想来,也能为自己提供一些思路,让自己有迹可循。
三人行必有我师,只看与谁为伍,目的何在。抽考压力暂告一个段落,学习与反思要紧紧跟上。现实支撑不住梦想的时候,该学习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