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虚此行

不虚此行

作者: _浣溪_ | 来源:发表于2023-11-11 20:44 被阅读0次

    今天刚刚看了一部胡歌主演的电影《不虚此行》,今年九月上映的,不过一直没看。主人公闻善是为他人写追悼会的悼词,并以情真意切拥有一个好的口碑。

    这部影片接近两个小时的时长,松散的讲诉着闻善以前写过的,正在写着的,将要写悼词的过程。

    一个人从这个世上走过,就像泰戈尔的那句诗一样,天空没有痕迹而我已经飞过。最后时刻这个人的生平,却是要别人来书写的。而闻善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多的从亲人、朋友、同事口中了解到这个人。

    当然也有例外,有一位阿姨,在一次追悼会上听到了闻善写的悼词,就辗转找到他,让他帮忙写悼词。那是他写的最久也是最长的一篇悼词,从一页到三页,到更多页,写了三年多。知道最后在追悼会上,每个人收到了一本记载阿姨生平的小册子。

    人没了的时候,就只剩下留在别人心中的过往记忆来拼凑这个人了。一个女孩子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同样热爱配音的男孩,但两年前他突然从网上消失了,她四处寻找才得知他的死讯。在她看到闻善写的悼词之后,气愤的找到闻善,因为那些文字里她看到的不是那个熟悉的他。于是他们开始一起互相补充着他的完整的一生。

    原来他是个律师,业余时间在做配音。他参加过两次法考,第二次才过,但他告诉父母他只考了一次。他几次生活有大的波动,原来是视频破百万了,粉丝过十万了,想把配音当做主业却处处碰壁,在最无助的时候,网友也因为工作原因戒网没了联系,原来他得了抑郁症。于是这条人生的时间线在两个人的互相补充下,终于完整了。原来人的真实一生要靠一大堆人的回忆来补充书写的。

    其实闻善自己也有一条故事线,他毕业后没有继续当编剧,是因为他一部作品也没有好好写完。他的老师想拉他一把介绍他写剧本,他拒绝了。老师说,不管怎样继续在写就好,北京说大也不大。老师是知道他的现状的。很戳人的是,两个人接着说闻善的现状就直接聊出了一出戏的第一幕。后来有人来喊老师,老师往回走,突然转身问闻善,可以在你那预约么?真的有点绷不住了。

    “要想声音变老,你得先活到老呀。”
    “观察笔记:观察生活,就是把看到的人和事记录下来。”
    “北京真大,想去的地方都能到就不算大。”
    “工作细致,但他细致就显得别人粗糙。”
    “主人归期未定,让它有了生命。”
    “我们和电脑慢到一起蛮好。”
    “就算只有一个人知道,也有意义。”
    “拉条时间线吧。”
    “看起来普通,还是和别人不一样。”
    “认识这么久了,再不一样也变得普通了吧。”
    “和你说一声,你可以当主角。”

    我慢慢的看着,慢慢的记着,这部电影真的适合慢慢的品味。弹幕上不停的有人刷着,好慢的节奏,看睡了之类的。但我很喜欢这部电影,很像《殓葬师》的节奏,也是直面生死。这样的作品真的可以好好看看。就像当初相约星期二里面提到的,直面死亡,才会学会怎么好好活着。

    也看过一部国外电影解说,讲的就是一个政府工作人员,几十年来一直在为没有家人可以联系的意外死亡或独居死亡的人士写最后的悼词。这个身份设定,两部片子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公务员,一个是自由职业。

    公务员每天重复着几点一线的生活,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没有家人,没有朋友。但一次整理独居家中的一位死者的生平时,他决定为他找到至少一个出席葬礼的亲友。于是他第一次出远门,找到了他的前女友,工友,战友,亲人。但他们眼中的他都是完全不同的,就像不是一个人一样。但这个人越来越生动,越来越晚整。

    葬礼之前,主人公的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他感觉到自己可以开启一段感情生活,也可以开始一段新的生活了。但一场车祸结束了这一切。

    那位独居老人的葬礼上,被拜访的人们都出现了。但在另一端主人公的葬礼,只有神父,甚至没有人为他写下一份悼词。但当人们都离开之后,从附近的坟墓中陆续走出了一个一个的人,他们来到主人公的墓前,送他最后一程。那些都是他当年帮助写悼词的那些故去的人。

    下午看的时候就觉得两部电影很像,不过不虚此行的结尾是主人公,受到一位故去的人的生平事迹的鼓舞,慢慢走出了自己封闭的状态,骑着自行车,在天地间驰骋。

    不过要多说一句,要说作为一个好的故事,我更喜欢国外那部的结尾,或许悲剧才更让人印象深刻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虚此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bhl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