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让生活美好腹有诗书气自华
每周读书分享——《知乎周刊・读书这件小事》

每周读书分享——《知乎周刊・读书这件小事》

作者: 码匠安徒生 | 来源:发表于2018-04-02 15:22 被阅读24次
    知乎周刊

    首先强调一点:过分迷恋知乎,也是一种迷信。

    看到读知乎周刊,就知道我这个礼拜并没有好好或完整地读书。不过这次周刊正好讲到读书的这件小事,不妨分享一下。

    读书是一件低投入,高回报的投资。

    关于读书,应该当成一种兴趣和爱好,不要把读书捧得太高,也没必要把读书贬得一无是处。读书也是一种技能,比如学一本专业的知识,也是内心的一种渴求和需要,来解答内心世界的一些困惑和思考。读书,说白了,最后,读的是自己。

    第一点是关于如何选书。一个原则是:找一个自己喜欢的作者,然后从他的书里挖他喜欢提到的人。再是不要忘了豆瓣,警惕所谓的一些大V推荐,比如说我们的俞敏洪老先生,很多书都有他的推荐,读过几本,不过如此。最后善用搜索引擎,比如谷歌,必应,反正别用百度。再是一些出版社或是出版人的推荐,例如图灵,或是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的技术书,都是很靠谱的。

    现在很流行按照读书速度,以及读书数量来评判读书目的和质量。很多人号称一年读100本,甚至更多,首先,不否定这种牛人存在,还有,可能他本身的阅读量和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很大,这样,自然读起书来,就会轻车熟路,触类旁通。再是读非学术类的书籍,例如畅销书,当然也会很快。但一般的读者,不要追求速度,先选好要读的书,一次不要贪多,读懂了,理解了,要比单纯追求读书数量要好得多。

    关于读书的技巧,我觉得很多并不太实用,不过我觉得这几点还有有效果的。第一是准备笔和纸,写写画画,会印象更深刻。再是推荐思维导图,这样读书的条理会更清晰明了。还有就是做笔记,把好的地方记下来。对于技术类的书籍来说,上手去做,去亲自实践。暴露一下我码农的身份,很多技术类的书籍,自己一定要搭建个开发环境,去编写和运行书中的代码。还有,选个安静的地方,让自己觉得舒服的地方去阅读和学习。

    书中还提到,中国人读书偏少。我倒是觉得,可能与发达国家有点差距,不过也没那么离谱。美国人也是人,他们喜欢看这种轻松欢快的书籍,毕竟太专业,太学术的书籍,都比较枯燥,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读的。对于不读书的人,我觉得没有什么指责或者说,人家没有任何过错。所以,不要以一个人读不读书来完全评判一个人。每个人都会经历过,才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读书,也需要结合自己的阅历和经历,可能现在看不懂的书,过了几年,可能一下茅塞顿开,全都明白了。

    这里提到时间碎片化的问题。坐公交,排队吃饭,或是上下班,充满了很多的锁片时间。很多人把这些时间拿来看新闻,直播,玩游戏,刷微博和朋友圈。其实做这些事情真的是在打发时间,不是在放松,虽然可能没有思考,可是大脑却一直在消耗能量。其实,我倒是可以推荐一个好方法,上下班坐地铁听TED音频。

    人在制造工具,同时工具也在塑造人。当电视机普及时,有不少研究就证实了长期观看电视对于智力发育的负面影响。还有,微博类产品在另一个方面的认知能力提出挑战。微博是很多无关信息的混杂,使得人总是不得不从一个主题跳跃到另一个主题。

    那么,按照和菜头文章中提到的解决的方法,『就是找到更有吸引力的东西,这个东西对你有更大的意义和价值,其他东西在他面前都黯然失色。』

    『这些能让微博失色的东西, 通常具有两个特质: 纯粹和永恒。』

    周刊中还提到,很多人觉得书贵的问题,这个……,iPhone X你都没嫌贵该买都买了,买几本书你就嫌贵了?

    这里还是提一下关于技术类的书籍(又暴露了码农的本质),其实还是建议多看原版英文书,好处很多,因为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技术,二是能读到原汁的东西,很多翻译过来的书籍,读起来可能很费劲,但可能一看英文,就一目了然。当然,看原版的最大的问题,其实还是英语,看书的速度肯定没有看中文的快,没办法,只能咬牙坚持,习惯了就好了,当然,不要真的自己去逐句翻译,否则,你叫谷歌翻译和有道词典情何以堪?关于技术类的电子书网站,我推荐safaribooksonline。可以办理一个个人版会员,一年的费用大概2000多人民币。

    书中后来就是提到Kindle,我觉得,真的应该是人手一个。现在的Kindle型号很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型号。当然,Kindle也有很多的使用技巧,可以去网上搜索一下。

    后面有两篇文章是关于村上春树的,比如为啥他总是落选诺贝尔,等等,之前还是读过他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给我的感觉是,读的时候很平常,但真正读完之后,就像泡好的茶,香气全都散发出来了。

    最后再说一下,如何治疗和菜头在《 碎片化生存》里提到的「 力倦神疲」?这篇文章,大家越来越没有耐心,变得越来越不耐烦,碎片化加剧,体现了『一个懒鬼消费表现主义产品的时代。』这里就涉及到巴甫洛夫关于狗的实验。这个经典的实验大家都知道。其实,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就是实验中的狗,一个巴普洛夫条件式的触发器——通知机制, 加一个基于人性弱点建立的社交网络,是我们达到一种心理满足,同时又建立了更为强大的心理依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周读书分享——《知乎周刊・读书这件小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bhx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