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轮精读活动已如期而至,当我在自我介绍中写下【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后,我又想起了另外一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的这句话正道出了我们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读书会的新知旧交的书友们之所以能够一期又一期相聚在一起,正是因为“乐”在其中矣。
我读书的习惯是先从书的封面,从作者读起。九州出版社的《孔子传》一书的封面是淡绿色的,很养眼。书名和作者都是钱穆手写书法,很特别。
新书上的“腰封”正面是对孔子以及这本传记的简介,文字下面是正在吹洞箫的钱穆先生,钱先生曾有言:“遇孤寂,辄以箫自遣,其声乌乌然,如别有一境,离躯壳游霄壤间。”因而,当拿到《孔子传》一书时,耳边仿佛有乌乌然的箫声在回荡。
“腰封”的背面四行小字是对钱穆先生的介绍,“辍学后自学”几个字很有深意。生于1895年的钱穆,12岁时父逝,母亲仍坚持让他继续求学;1910年,却逢武昌起义,就读中学停办,遂辍学。第二年,高中未毕业的他任教于家乡的小学,后任小学校长、中学老师、师范学校老师,1930年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多所学校教授,相传北大的“未名湖”的名称和他也有关联呢,最后他到香港创办新亚书院。纵观钱穆的教学历程,本身就是一部传奇史啊。
淡绿色的封底中间还有竖行的“素书堂”三个字,不太清楚是什么字体,“素书堂”正是钱穆先生为其书斋所取的名号。
翻开书页,又见钱穆先生写的书名手迹,后又有手书的一副对联“劲草不为随风偃去,孤桐何意凤飞来”。记得钱穆先生曾在给孙女婉约的一信中说“做学问主要在自己觅得喜爱,不要急切求人道好,此层盼你细细记住也。”或许这也就是钱穆先生为什么坚持不把《孔子传》仅写成通俗流行只用,因为他说“抑且为古圣人作传,非仅传其人传其事,最要当传其心传其道。”
盼明日读正文,有更多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