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科学技术史》读书笔记(一)

《科学技术史》读书笔记(一)

作者: naoki4ever | 来源:发表于2018-03-21 19:24 被阅读0次
    笔记(一):与中国科学技术史有关的几个问题

    Q:中国古代有无科学

    首先说“科学”这一名词的来历。应当说,在古代,不论是古中国还是被誉为科学故乡的古希腊都没有科学这个名词。古希腊人用“自然哲学”一词来称呼近现代被人们称为科学的东西,这是因为在古代的西方,科学往往与宗教、哲学交织在一起,且处于次要的附属的被支配的地位。自然哲学这一称呼一直沿用到近代科学革命之后,如物理学家牛顿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等都一直沿用自然哲学一词。英国直到19世纪以后才逐渐用science来取代natural philosophy。

    “科学”一词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日本引进中国的。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有一位赴欧洲留学的日本学者接受了法国哲学家有关科学分类的观点,把science译成汉语“科学”或者“一科一学”,其目的是为了区分一统体系的儒学。 1896年,中国学者梁启超在《变法通义》中首次吸纳使用日本的科学一词,继而翻译家严复在翻译《天演论》和《原富》两书时也将science翻译成为科学一词,此后,中国各类书刊中广泛的采用“科学”这一用法。

    可见,中国古代没有科学这个词,科学是外来语。中国古代用“格致”一词来涵盖现在所用的科学一词的内涵。格致是格物致知的简称,它是中国古代认识论的一个命题。《礼记·大学》中说“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这之后,中国历代著作中都用格物一词。明末出版的著作《空际格致》中,“空际”相当于自然,“格致”相当于科学,合起来就是自然科学,该书着重介绍了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论。到了清代后期,中国人更是把声、光、化、电等所有自然科学内容统称为格致。

    中国科学界放弃格致,而吸纳科学是中国学术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一个进步。

    科学一词经过近现代数百年的发展,其内涵已经大大丰富多样化了,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科学,从而给科学以不同的定义。

    其一,科学是一种条理化的知识体系。这是科学一词最早提出时的定义,这就要求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发现规律是各门科学理论研究的主要目的。

    其二,科学是一种社会活动,科学在实践上表现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

    其三、科学是一种文化。

    其四、科学是一种生产力。

    其五、科学是一种方法、工具和武器。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与社会、改造自然与社会,战天斗地趋利弊害的有效方法和强大的工具与武器。

    因而,依据近现代的科学概念回头来考察古代科学的状况和特点,从而寻觅科学走过的道路和支配他的规律,我们可以十分确切的说,中国古代有科学,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辉煌。

    与西方古代科学相比,中国古代科学从整体上说,它的最大特点是重实用,轻理论,这与古希腊科学刚好相反。中国古代科学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实用成果,有着众多的发明创造,但是除了中医既有理论体系、又有使用成果外,中国古代科学整体而言,没有着重从理论上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奥秘,也缺乏理论上的积累和记载,没有形状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这导致一些专家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科学,如近代科学活动家任鸿隽在他的《科学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文章的题目就是《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

    现在看来,只有既重视科学的理论研究、又重视科学的实用研究,并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系统完整的科学体系,才更有利于科学事业的进步发展。事实上,西方在第一次科学革命后,就是理论研究和实验、实用研究同时并进,并把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使近现代科学在西方有了巨大的发展。而中国的科学理论完善发展之路起步较晚,仍任重而道远。

    由上而说,科学本身就有一个从片面到全面,由浅入深的系统化完善化过程,中国科学的发展如此,世界科学的发展也如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科学技术史》读书笔记(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bln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