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已过世多年,但常常会在生活中的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想起他们,我那么爱,那么爱的两位老人。
有时候会是因为看了某本书,有时候会是因为看了一篇文章,有时候会是看电视剧中某个老头,恰巧很像倔强执拗的爷爷;有时候会是因为吃到某个菜,恰好是奶奶生前拿手的菜;有时候会是偶然间的一句话,很耳熟,这句话就是之前奶奶曾对我说过的……他们就这样一直在我左右,藏在我生活中,躲在我的习惯里,静静的在我心里的某个柔软的角落。
随着年纪增大,自觉记性已经大不如前,很害怕之后某一天这些记忆会混乱,会失去;总想把自己回忆起来仍还清晰的片段记录下来,但不知道该如何去记,太多太多,太碎太碎,直到今天,想清楚了,我该一点点,一点点的记,想起来一点,就记一点罢,一片片的碎片,最后拼起来的,仍旧会是一幅还算完整的拼图。
奶奶是一个很典型的老一辈中国家庭妇女,勤劳智慧,善良传统;幼年家境贫困,被其兄长卖与地主家当长工,幸得共产党解放全中国,命运才得以改写;奶奶并不识字,可能是根正苗红又或许是思想进步,解放后,竟做了乡村妇女主任,做这妇女主任的差事也并不长久,就经组织介绍,嫁给了从山西一路南征北战而后南下的爷爷。
爷爷1938年参加革命,薄一波亲建的“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即如今解放军14集团军前身),这是一支听名字就让人想掉眼泪的队伍,每一个加入的青年想必都是对上战场打日本这件事上抱着赴死的决心的,为何慷慨赴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与其忍辱生,毋宁报国死!遗憾的是对于爷爷从军后的故事,我知之甚少,爷爷在的时候,我还太年轻,并没有想要有意识的去了解,去记录,悔之晚矣!只记得为数不多的几次跟他聊起关于战争的的话题,他总是云淡风轻,不愿多提的样子。也对,战争带给人的阴影永远是没有经历过的人无法想象的,谁又愿意撕开结痂的伤口,再往里看呢?哪怕永远也忘不掉,哪怕天阴下雨身上的枪伤还会疼……也总归是不愿再提起了……
多年军旅生涯造就了爷爷在生活中并不是一个脾气很好的人,他固执而暴躁,而奶奶,隐忍又大度。爷爷会发脾气,但奶奶却不见得会去争吵,即使生气,也是默默的,从不剑拔弩张;早年在奶奶身体好的时候,总是像一个陀螺似的忙来忙去,做饭,洗衣,喂鸡,喂猪,拾掇菜园子,一日到晚不得闲,口中总念念有词,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给自己安排规划下一个任务;爷爷不太做家务,但做事极为认真,我记忆中爷爷最常做的事就是破柴火,爷爷破的柴火极为规整,长短一致,大小一致,码放有序,若遇到连续阴雨天气,还需将码放在底部的柴火翻出来晾晒,这种时候,爷爷就会搬个小凳子,坐到柴火房里,我也总会去帮忙,一小码一小码的把面上的柴火搬到另一边,整整齐齐靠墙码放好, 一点点不整齐,便会被爷爷责令重来。以至于现在我看见军人们叠的被子就会想起爷爷码放的柴火堆,看见阅兵仪式上豆腐块一般整整齐齐走正步的军人还是会想起爷爷码放的柴火堆!军魂已入骨,细节见真知!
~~未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