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傍晚时分,去逛超市,偶然碰到了一位同事,比我晚上一年班的她,一开始还是我的徒弟。只不过,后来被地方大保健监管局借调去工作了。
这位女同事,以前一直是乖巧听话的形象示人。在我离开银行之前,却曾听说她去了局里,就觉得自己是局里的人了。打电话对本行的各部门同事,十分颐指气使。颇有些忘了工资究竟何处发的意思。
我问她:“怎么样,在局里过惯了吧?”
“哪有啊,很累,天天得加班,很辛苦,去了什么也不会,还不如待在咱行里。”
“没有咱行里,是你行,我不再服役了。”
女同事愣了一下:“哇,你这么勇敢?”
随后她想我讲了讲。在局里,各个科室,对于工作,很少交流。以至于A银行发给第一科室的文件,第二科室恰好也需要的时候,第二科室并不去找第一科室,而是去找A银行。除了一件事以外——不良。
不良的指标,是局里最上心,最头疼的啦。从省里面下来的消息,就是今年务必要尽全力压制。谁也不能掉链子。12月底要保证全年数据明显好于去年。等到这个消息传到市里,再下发给各个银行,往往就会变成11月底就要保证全年数据明显好于去年。12月底必须与11月底完全一致,不得有误。事实上,局里恨不得把明年的所有数据都先列出来,然后下发——“确保每个月数据精确控制在此上下1%,每月数据环比好于去年同期,不得有误”
二
年初的时候,有一拨从中央和省城特派员组成的检查队伍,曾在本地驻扎了超过2个月。就是为了全面调研这所重工业城市的经济底数。第一小分队,去了当地城区的农商银行,工作量48小时,休息了5天后,离开了。
为什么呢,因为农商行天不怕地不怕,你来检查我干架。换句话说,就是无比硬气。据说检查团到的第一天,有关行领导出席见面大会,就说:“这个,我们行形势严峻,希望各位领导多多向上级反映我们的困难。我们的经营状况极差。”
一个有关于监管的说法是——监管部门总觉得自己规定的是不得操作的上线,而被监管单位则总在找监管允许操作的底线。或者说,监管没说不让做的,应该都可以做,但事实却是,监管点头允许做的,很多银行才敢做。当然这些银行势必要落伍的。
监管的人,肯定了该农商行的态度。但他们心底里,是带着一个数据下来调研的,而这个数据,在农商行这里,就是实际不良率在12%至13%。
农商行领导接着说:“我们行预计会有20%的不良,而且持续攀升。”
这一语可击垮了监管部门
于是检查人员变成了社区大妈知心姐姐,开始不断开导:“特殊时期,咱们不能这样放弃哦,要相信自己,要多加努力啊,我相信你们,咱们这个行,咱们这个市的人民,在我心里一直都是踏实肯干的,再苦再难,一坚持,总能挺过去的!来来来,你先把12%不良率这个确认书签一下”。
另一波,则来到了这家城商行。
开始的套路都是完全一样的,甚至可以说是十分平淡的。直到使出了那一招终极大拷问:“你们的实际不良,能有多少?”
“就是1.9%呀,和我们账面说的一样一样的,我们没有隐瞒。”
检查人员迅速交换了一下眼神,露出了鬼魅的微笑:“好,让我们查查看”。
整整41天软磨硬泡的日子里,说着违心的真话,对着铁证说最自然的假话。这样的事,不知道做了多少回。终于把我负责的检查人员熬得犯了高血压,住进了医院。那天我没有加班,开心又踏实的睡了一觉。第二天,行里上下,我熬鹰之王的美名远播,再也没有检查人员来找过我。
三
最终,这个城商行坚持了下来,对于检查人员出具的事实确认书,没有签一个字。完美继承了革命先烈的衣钵,宁死不屈了一回。现在想来,我真的不知道这一切究竟为何。掩盖着被当做秘密的错误,炫耀着满都是虚伪的成果,现在看,更像是懦弱。
最后的一夜,行领导坚持请所有检查人员一起就餐。山东人最爱的半自杀式酒场文化,又一次将要上演。“领导随意,我干三杯”这不是喝酒,这是自残,自残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乞讨信任。“我是个直肠子,没心眼,就是尊重领导,让我喝酒我就喝三个,只要你愿意就行。都是您一句话的事儿”。我至今还是很难理解山东人对于“仗义”这个词的痴迷。
好在检查人员坚持住了,没有被情义迷惑,理智的拒绝了劝酒。当然,这一趟两个多月的检查,也没有什么值得邀功的成果。
而此银行,则继续为大量垃圾企业继续埋单。如今不到这个城市其他所有银行平均不良率4分之一的“伟大数据”熠熠生辉。
临近年底,这个数据保卫大战,更不能出问题。
可今年放得款都是垃圾,不良多的犹如春日柳絮,那该怎么办呢?
简单的很
第一,我们是企业,不是事业单位。我们的会计要权责发生制。发出去的款,利率都是10%,账面利润,立刻高的不得了,而且,每年想涨多少完全自己控制,到时候还不了利息,就挂一部分到表外嘛。或者,再给他贷点儿还利息用的款!
第二,我们是银行,不是一般公司。找个资管公司,把不良给他们,签个转让协议,然后不良不就能挂到应收账款啦。
但挂了帐,也得有现金进来啊。
那就让资产管理公司付款。
于是,最核心的问题来了——资产管理公司,可都是空手套白狼的特权阶级。
四
四大AMC会自己拿钱出来买不良啊?人家才没那么傻呢。位于金融产业链的高端位置,就必须做一个精明的金融商人,这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
换句话说,AMC收购银行的不良,得银行自己出钱,我再买走。然后,你们银行要是找到其他买家(银行不好直接卖给其他买家,因为资产管理公司才可以以打折价格购买银行不良资产——特许经营),或者我有下家早就看好了这个资产包里的东西了,AMC转手再卖出去只不过,无论哪种方式,下家买走的时候,用的往往都是这家银行的出的钱。
一进一出,费用到手。进进出出,犹如贸易差价,利润滚滚而来。
然而,现在的不良资产对应的企业,实在太破,别说找下家,送人都快没人要了。偌大的工厂通常是这样的:老人,废墟,狗。生锈的设备躺在巨大的车间里,老头负责看着工厂的大门,顺便在工厂空地种种菜,养养狗。
这样的不良,不好卖啊,只能让AMC在持有在手中了。这样一来没有了下家。银行,怎么出钱呢
金融商人的伟大智慧来了。
首先,银行虽然不能随便做投资,但是可以购买利率债。于是,银行的投行同业市场部门,与券商签订一份资管协议,由银行出钱,设立这个资管计划,投入了A亿元,这A亿元,是为了处理B亿元的不良贷款的。注意A一定是大于B的。
为什么呢,因为A亿元的资管计划,要购买大量的国债央行票据等利率债。然后这部分利率债,会被以资管计划的名义在市场上做正回购,或者不断进行质押融资,比如质押率85%。如此一来,资管计划里就有了1.85A亿元的资产,质押融资回来的可是现金呀,现金,就可以拿来去向AMC公司购买不良信贷资产收益权了。
此时,AMC公司将卖出信贷收益权所获得的资金,再交给银行作为购买不良贷款的支付款项。这就是为什么,刚刚银行要把不良贷款挂到应收账款啦。签订债权转让必须在前,而签订合同的时候,AMC是不可能付款的,因为资金还没能转完那一圈,完成华丽的转身呢。这就是两次嵌套,防穿透。
当然了,券商购买AMC的不良收益权同时,一定会要求AMC签署远期互换协议,几年后,你AMC得保证把这些不良收回来。而AMC更是要银行签好抽屉承诺,同样的期限内,保证银行要把这些不良都全部处理完。
您觉得能处置完吗?
“撒把土,迷迷外人眼吧”银行家们说,“撑多久算多久,到时候,再想办法。”
在我走前,15亿的合同正在签订中,AMC的朋友忙的不亦乐乎。这家包含保洁后勤不过50人的公司,今年的赚钱据说能达到2亿,抛去他们的成本(出差和找关系就是最大成本),人均也是几百万呢。赚甲方的钱,让甲方自己仗义去吧。
年终促销售大会——金银县志(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