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5日正月初五,儿子的堂兄栋儿11岁生日,在此遥祝这个调皮,机灵,捣蛋,瘦高,美腿的帅气小伙子生日快乐,健康成长。
栋儿,是儿子二叔的孩子,哥俩从小到哥哥三年级之前一直生活在一起,直到栋儿的爸妈调换了工作,他才回到了自己爸妈身边,自此哥俩身在两城,隔空而望,尝尝是遥望明月寄相思。距离并没有冲淡哥俩之间的感情,反而将各自心底最寂静最美好的地方留给了对方。
8年里,哥俩住在一个屋檐下,一起吃,一起玩,一起笑,经常穿着一样的衣服,演绎着属于他们童话般的快乐。哥俩之间相处的很是融洽,这可能和两人性格有关,一个爱动一个爱静。依稀记得在很小的时候哥俩偶尔出现过因抢玩具一起哭过,在之后就没有出现过你争我抢的画面,更多的是礼让。多年来,小哥俩一起长大的经历,积淀了彼此最纯真、最质朴、最真挚的感情,让彼此成为最亲的兄弟。
哥俩的感情随着分离不但没有变淡,反而浓情似酒。每年的假期都会风雨无阻的在一起,要么吴起,要么西安,要么旅游的路上。地点不重要,只要在一起。用儿子的话说,他每年最大的快乐就是能和哥哥在一起。
还记得哥哥回陕北上三年级的时候,儿子在与哥哥离别三个月之际因思念哥哥写下了情深意切的两首小诗:
思兄题壁(其一)
兄长回乡已多时,
思念之时心骤疼。
兄长在此岁月多,
突然离去奈若何。
思兄题壁(其二)
往昔与我玩耍乐,
日子过得乐呵呵。
可惜时去不复返,
仰望星空长叹哀。
身在西安兄在吴,
原在长安与我住。
只因亲情回家乡,
天天思念心不安。
整日祈盼假期来,
放假期间成宝物。
就算期盼有何用?
还望苍天请我安。
我清晰地记得,当时儿子是上二年级第一学期,这么小的男孩,忧思之情是如此绵延、荡气回肠。还记得当晚我回到家,看到他桌子上放着的两首铅笔字小诗,我不自知的留下了泪水,我感受到了儿子的孤独与期望,我告诉自己,要尽一切可能的为两个孩子创造在一起的机会。
2022年的春节,两个孩子在吴起过年,喜乐无限,除了那天的一反常态…… 我想记录下哥俩这感人的片段:
2月2日,正月初二,第二天我和老公就要回西安了。这一天两个孩子又感动到了我。哥哥和儿子像突然变了样的孩子,不捣蛋,不玩手机,在安静地捏橡皮泥,捏自己小说里的主角“赤龙德韧”,刚开始我还没觉得有何异常!这种状态持续了一下午。平板和手机就在俩小伙子眼皮子底下,哥俩依旧熟视无睹、视为无物,碰都不碰一下。这一反常态的行为,震到了我,我好奇的问:
我:“怎么不玩一会儿游戏?”
哥哥:“不想玩,不重要。”
我:“不重要?!你不是最喜欢玩游戏了吗?”
哥哥:“不玩,现在有比游戏更要紧的事。”
我:“哦,啥事?”
哥哥:“我俩要是玩游戏,大大一生气,明天就把弟弟带回去了。”
我:“不会呀,奶奶不回去大大怎么可能把弟弟带回西安呢!”
哥哥:“万一大大见弟弟在这总打游戏,一生气把弟弟带走了呢,我不玩,我要确保万无一失。”
弟弟:“妈妈,平板和手机你都收起来,放这也没用,我俩是坚决不会玩的,要以大局为重。”
我:“呵,够义气,你俩多虑了。”
哥哥:“弟弟一年只能见一两次,我得珍惜,要好好表现,以防不测。”
弟弟:“妈妈,小孩的感情你们大人哪懂。”
我的示好没用,想想与其他俩心里有顾虑,不玩算了,随他们意。晚上全家一起在步行十五分钟路程的国门火锅吃饭,哥俩前面走,我想了想,还是给把平板带上,万一一大家子人吃饭时间长,孩子无聊了还可以玩一会儿。我拿袋子包了起来拎着出了门,在行走的路上,还是被儿子发现了,“妈妈,哪有你这样的,还催着孩子玩平板,真是的”,“大妈,你送回家吧,别瞎操心了”。
呃,我的热脸,又一次贴到冷屁股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