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受到小说不可靠叙事方式启发,认为疾病的内在解构同样可划分为三个主体,作为实体的病人,属于疾病表达主体的隐性病人和属于疾病表达对象的病症,在心理疾病方面,与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相对应。
因此,疾病可以看成是人对其生活的一种不可靠叙事。
这种不可靠性质体现在,一是非遗传性疾病或是由于不良生活习惯造成,若前提成立,则疾病的隐性主体表达了作为实体病人这个真实主体的潜意识,形式上违背了真实主体的意识和意志,但在潜意识层面却与真实主体保持一致,是真实主体潜意识的极端表达,具有偏面性、强制性和不可自控性。二是直接表达对象即病症只有现象学意义,仅仅是一种形式主义的病态,并不能代表真实主体的意识和意志,也就是说,一种疾病并不能等于一个人,一个人的属性应当且必然在内涵和外延方面既包含一种疾病,又超越一种疾病。
基于以上两点,任何非遗传疾病在理论上都是可控的,当时空匹配时,最终可以痊愈。
这种对疾病的解构方式其启示意义在于,一是进一步探讨源于基因的遗传性疾病其患病是否具有客观必然性,外在环境和内在心理是否可以限制其不发病?二是非遗传性疾病不具有不可改变的物质起源,因此具有不实在性和虚假性,所有疾病都是生理客观性和心理主观性叠加,是否可以通过心理途径达到治愈目标,比如,改变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三是西医和唯物主义是否存在过度强调物质的决定性,而在其潜意识中忽视了意识的强大反作用力,这种反作用可否成为客观现实的决定因素,在某些情形下形成物质和意识的一体化,进而达到对疾病的否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