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出自鲁迅先生小说集《呐喊》,作于1920年6月。
把希望寄托于明天,所以渴望明天。小说里单四嫂渴望明天,现实里呢,是不是有很多人也在渴望着?
通读全文,我已没有更多的心思去想先生的写作意图,不想再去揣测文章背面的社会现实,更不想去陈述小说的内容,我只看到了一个粗苯的女人泪流满面,悲痛欲绝的立在黑夜里——她唯一挚爱的儿子走了。
当看到文中单四嫂这个粗苯而又慈爱的女人,我仿佛看到了我的母亲,想起了她曾经也在漫长的黑夜里等待着明天。
在我记事后的某一段岁月里,母亲给我断断续续地讲诉过她在一个个夜里哭泣,一个个夜里无眠的故事。 这个故事关于我,即便是母亲不时地随意的口述,但每一个细节都如我亲眼所视。
在我之前,母亲还有过一个儿子,这个不争气儿子,活了一年半,病了一年半,母亲哭了一年半,操劳了一年半,终于在一年半以后母亲的泪水和操劳伴随着他的离开而告一段落,之后有了我。
儿子走后,这位年轻的妇女的心已经不堪一击,怀上我时,本以为是一件可以抚平旧痛的事,而我也是一个不争气的儿子!
出生无多日,我便患上严重的小儿结核综合症。幼体虚弱,终于抵挡不住病魔侵扰,这使一对年轻的夫妇再次陷入混沌——就医可不是一件易事!
九十年代的农村,灰得像老电影,四季都会不时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毛病。我出生的那个地方,春初的风尘遮住日月,夏天的泥泞揪住脚跟,秋天又像个火炉,冬天又像个巨大冰窟,这些已然不是最煎熬的,还有那饥肠辘辘张着大口的贫穷。
要治病谈何容易?在上一次的不幸中,这个原本窘迫的小家只差四堵烟熏火燎的秃墙没拆掉,没有多余的了。心力交瘁的的年轻父母,或许除了眼泪可以稍减苦楚之外,剩下的都是痛苦。
“孩子就是我的命,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就算拼了命,我也要医好他”!母亲哭着倔强的对父亲说。父亲听闻隔山沟李家刚卖了头牛,一大早连走带跑的去借钱,把这条奄奄一息的小命寄托在卖一头牛的钱上。贫穷已不是一两家人的事了,家家都要吃饭,家家都勒紧了腰带过活,这一趟注定扑空,回到家时,这个年轻刚硬的庄稼男人,身体软得像没有了脊梁,一屁股瘫坐在地上,把头低得快要贴到黄土……
为了减少开支,母亲每每天刚初醒,便用背带把我系在背上,走二十多里山路去到另一个集镇给我看病,也每每是天已黑定才跨进家门。来回都只有靠双脚,还要背着她身上掉下来的“肉”,渴了就饮山间的流水,饿得实在走不动的时候,便在庄稼地里扯些生豌豆充饥,隔三差五一走就是五个月。
五个月了,母亲瘦了,家底更干净了,而我的病也日重一日……
五个月后的某一天,这一天仿佛从前的一切都要宣告结束了,包括我的生命。这天治疗完后天色已晚,返程到家恐已半夜,母亲只得留宿远嫁外镇的姨娘家里。到姨娘家时,我已经不会睁眼,气息微弱的躺在母亲怀里,众人已想到弃我何处的地点了,而母亲还紧紧的抱着我,她舍不得放手,她还想着等明天。
母亲担心我当夜死在姨娘家里,当时的风俗,这是极其不好的,所以母亲就在姨娘家的火塘边,抱着我坐了一整夜,她从没感受到夜如此漫长……
母亲在等明天,单四嫂也在等明天,明天,对她们来说,已然不是太阳随轨迹的转动,而是心的复活与死亡。母亲等到了,这是我生而为人的幸运——百拜生母厚恩!单四嫂的明天呢?在哪里?
这是凌晨1:25,人们都睡了,单四嫂也早睡了,老拱们也走了,咸亨也关上了门,这时的鲁镇,也完全落在了寂寞里,只有那暗夜为想变成明天,却仍在寂寞里奔波,只有我还想着母亲和单四嫂,期望她们的明天会如约而至——幸福!
一八年四月二十三
注:本部分为鲁迅先生《明天》的感读。小生愚拙,智者见智,勿吝赐教。
下一篇:《一件小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