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2日,山东省委省政府新旧动能转换动员会议上,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曾三次点赞河南。
刘书记认为山东在科技,交通,区域等领域,一些指标已经落后隔壁省份河南。
作为一名在郑州生活四年,在济南生活了将近一年的大学生,也在无时无刻关注着山东和河南。虽然省委书记亲自为河南的发展点赞,但不少河南人依旧十分清醒。
山东省多年居全国经济总量前三,仅就从gdp 上两者差距依旧十分明显。
个人在去过的城市里,总习惯性去观察一些细节,和自己的故乡河南进行对比。
在济南生活将近一年,也陆陆续续观察到山东的一些不一样的地方。那么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河南究竟应该向山东学习什么。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政治影响力
山东作为孔孟儒学发源地,自古以来信奉“学来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因此,山东的高官和山东的兵也是山东的特色名片。
不完全统计,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中山东籍政军界高官就有三十多人,百度出来的名单一个电脑屏幕放不下。
这个名单还有很长...
除了这些高官,在山东高校政府,你会发现山东省的政治站位通常比河南高几个段位不止。
山东省的党建工作曾获得中央好评,中央政策相关政策也在山东省掷地有声。
政治可靠基本上成了山东的标杆,不少大老虎的审判都是由山东地级市中院负责。
除了传统思想,地理位置接近北京也让山东在政治上占据优势,这也是河南所比不了的。
河南在近现代已经很少出现有政治影响力的人物。
二:地区经济发展较为均衡
如果单从2019年Gdp看,山东在全国排名第三,河南第五,这里的差距虽然明显但并不惊讶。真正的差距是地级市发展水平。
山东省2019年除了青岛整体进入万亿俱乐部,济南烟台潍坊和临沂Gdp都在四千亿以上,聊城和日照和枣庄排名倒数后三,Gdp在两千亿左右。各个地方市相对较为均衡,整体经济实力中等偏上。
反观河南,除了省会郑州买入万亿俱乐部,第二名洛阳就已经在五千亿了,第五名周口市是三千多亿。中间的落差堪称“东非大裂谷。”
郑州就像是举全家之力培养出来的“凤凰男”。
河南各地市以及发展均衡性和山东差一个量级。
河南在这种程度下依旧排全国第五,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河南未来经济潜力大。
但河南如何全面挖掘经济潜力,这是一个问题。
三:教育水平
在人们通常印象里,河南高等教育不行。以前我也是这么认为。
现在我更倾向于认为河南整体教育水平不行,这里的整体包含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
现在网上不少人呼吁全国同卷,同分数线,但真正同卷同分数线,河南的上线率可能不如周边的河北,更别说山东。
山东初高中教育虽然比不上沿海发达省会,但山东的学生擅长考试也是出了名的。
除了初高中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差距更是肉眼可见。
一所山东大学为山东高校乃至全国输送了数以千计的高等人才。山东不少高校教师都是出身山东大学。山东省内一些高校名师甚至享誉全国。
一所985可以提升全省高等教育水平。
当然这些优势,河南,一个都没有。前几年名校设立异地分校的机遇也因为河南自身底子弱,经济没有优势而错过。
河南教育厅的答复十分直白坦率
与此同时,山东承接了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哈工大,北京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北航天,对外经贸等知名高校的异地校区落户。
当然,河南高等教育短板别说山东,在全国也是吊车尾专业户。
在未来至少十年,除了发生奇迹,只能寄希望于河南人民自己努力。
四:对人才的重视
如果说前面两点是先天因素短期没法改变,但对人才的重视程度我认为后天因素,也将是未来两者竞争的关键。
山东高校系统开展一系列学者计划,鼓励优秀学者在山东创业发展,直接在车站开辟绿色通道。一些获得称号的优秀学者,游览省内景区,乘坐公交也能享受优惠,这些细节真正体现出对人才的尊重。
在山东上学会发现,山东一直在大力引进人才进入地级市以下基层单位。山东的一些地级市除了在省外知名高校引进人才,甚至省内一些高校也不放过,同样给予优惠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进入地级市工作。
山东高校系统和地方发展结合更加紧密。
但是放眼整个河南,虽然比山东更缺优秀人才,但是却没有体现出对人才的重视。吸收高校毕业生也仅仅是郑州行动多,其他地级市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如何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留下更多优秀毕业生,使其下沉到各个地区,成为支撑河南发展的持久动力,这是河南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齐鲁和中原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在我看来有着一些共同特征,比如和一些网红城市相比,这两个地区的人不善言辞,不善包装炒作,吃苦耐劳。
但也各自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山东整体发展程度较好,但发达地区老龄化程度较高。河南整体不强但一些城市更具活力。
未来当然还是希望两者能互相借鉴,共同实现伟大复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