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是这样评价新加坡开国总理李光耀:“李光耀这个人,不管你喜不喜欢他,你都得承认他是一个少见的明白人。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他都明确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以及如何得到它。到治国的时候,他也非常明白新加坡需要的是什么,以及如何得到它。”
。每次想写点什么聊聊对生活方面一些感悟,却对着键盘半天不知从何开始。我想,之所以无法下笔,终究还是因为我不够理性,也许对自己想要的东西有比较明确的目标,但对于如何得到它,却又没有了理性而清晰的思路。
走过25个春秋,也算是一段不短的时光。而在此之前,我便意识到,在人的一生中,于普通人来说24-26是人的世界观、方法论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因为在这段时间内,进入社会2-4年时间,经过一些人、一些事,不会再像学生时期那样天真
。也因为涉世尚浅,属于年轻人的活力还在
。在这段时间内形成的一些思维习惯、观念,将对以后的生活、工作产生比较长久的影响,不会那么容易动摇。
文字记录并反映了一个人的理性思维程度,无论是像季羡林那样的散文大家,还是像马克思、卢梭那样的伟大哲学家,他们的散文和理论文章一定都凝聚着他们行至巅峰的理性思维,字里行间都充满着无懈可击的说服力。第26个春秋晃眼便已过两月有余,为了让自己生活能更理性、更明白些,我也尝试着多写些文字来整理下自己的思路和一些生活感悟。
我知道世间的一切都有其客观规律,而善于发现并遵循这种规律的人,便更容易先人一步。要遵循身体的规律,该锻炼时锻炼,该休息时休息,该工作时便倾尽全力,规律得作息是一切理性活动的基础
,因此我努力培养规律作息的生活习惯。商业往往遵循着客观的经济规律,发现并遵循和巧妙的利用这些规律,往往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基础,而违背经济规律是不可能取得长远的发展的
。
那些行业的顶尖人士们,往往都深谙其所在行业的一些规律,遵循了这些规律,很多问题便也迎刃而解。无论复杂性是来自公司内部还是外部,优秀的CEO都能够利用他们的商业智慧化繁为简,一针见血,找到问题的根本
。这样的能力,是值得下大功夫去培养的,也就是常说的洞察力
,洞察事物的本质,聚焦关键行为。共产党
是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为指导思想的政党,所以她常提的方法论、发展观、辩证思维,都是有其哲学基础的。
我知道优秀是一种习惯,平庸也是一种习惯。为什么那些成功企业的开创者们,往往能够带领着企业继续引领行业?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于优秀,习惯于不断进步和创新,在一般人看来是非常困难的事,而他们早已习以为常。大家都有习惯,而要打破习惯却是很难的事情,所以他们很难被打败。英国作家王尔德说:起先是我们养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
,大抵就是这个意思。
而平庸者的思维习惯局限了眼界和思想。我们常说:每个人都是自己认知的囚徒
,同样的,我们也是自己思维的囚徒
,要打破思维习惯的囚笼,有时是很容易的,一个月也能带来很大的改变,有时却是很难的,一辈子也未必能有寸进。思维层面的大的变化,常伴随着整个人精神状态和境界的提升。稻盛和夫先生著名的创造力公式:创造力=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他认为:改变思维方式,改变一个人的心智,人生和事业就会有180度大转弯;有能力,有热情,但是思维方式却犯了方向性错误,仅此一点就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因此,要想突破自我,改变思维方式无疑是必要的一环。
我知道保持一颗清净的心,是清晰、理性思考的前提,所以需要学会调整心态、控制情绪和欲望,即修心。稻盛和夫先生是非常注重修心的,当然他所指的修心比我这所说的肯定是更加宽泛的,在他的书《心灵管理》中说:人的心灵决定人生,决定了人一生的结果。乔布斯也是有冥想的习惯的,我想他应该也是利用冥想来抛开一些杂念,让自己能够更清醒、明白自己所处的状态和自己要达成目的所需要做的努力。
首先,让心静下来。我曾急于寻求一份稳定的感情,为此也用心过,却以失败告终。在此过程中,常常无法静心集中精力于学习和工作,让我颇感懊恼。反复这样几次后,时间消耗是一方面,自己也感到很是心累,因此我深感不能让自己迷失于这样的状态,要有一颗坚韧的心,战胜恐惧和不安。
我知道在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或决策
基础上,效率往往决定着胜败。因此个人需要自己的时间管理,企业需要管理和卓有成效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时间对于世间一切都是公平的,而一切的差距产生于,我们利用这相同的时间做了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