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朋友在公众号下方留言问我读书和旅行真的有用吗?似乎大家都觉得我好像读过的书都忘记了,看到书名我能记得我读过,不过很长时间之后书的内容都不记得了;旅行之前做了很多的攻略,但是到了景点之后无非就是拍拍照,然后在朋友圈宣布这个地方我来过,之后附上自己修的比较满意的照片。好像大家都是这样,那么读书和旅行真的有意义吗?

最近读了琢磨先生的《终有一天你会懂》,书中关于读书和旅行的认知可以分享给大家:
关于读书,第一,读书是一个更加了解自我的过程。各种类型的书籍,就犹如不同个性的人,你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大概就印证了你是什么性格的人;反之,如果你想找到自己想读的书或想爱的人,就必须知道自己是什么类型;
第二,读书,读书是一个自我思考的过程。叔本华在他的《美学随笔》中说:”在阅读的时候,别人的思考代替了我们自己的思考,因为我们只是重复着作者的思维过程。……在阅读的时候,我们的脑袋也就成了别人思想的游乐场。……如果一个人几乎整天大量阅读,空闲的时候则只稍做不动脑筋的消遣,长此以往就会逐渐失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像一个总是骑在马背上的人最终会失去走路的能力一样。这些人其实是把自己读蠢了。“所以在读书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入自己的思考,在我看来现在流行的很多听书形式会使越来越多的人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最终造成的结果是,他们都觉得自己在很多的方面都略知一二,但问到具细时又一无所知。
第三,读书做好准备你才能读得懂,很多粉丝留言说我不是不爱读书,是我根本就看不下去,你是否也有这样的问题?这就是在读书之前没有做好准备的缘故,试想一下,你不知道你接下来的时间内会读到关于哪方面的内容,思想会受到怎样的冲击,在完全没有准备的条件下是不能够投入书的内容当中的。琢磨先生举了很多人都有过亲身经历的例子,对于我们经历过的每段感情来说,我们遇到了很多很好的人,但是年轻时不知如何与人更好的相处,难免遍体鳞伤,我们在年轻时的感情分手的原因很可能不是不爱,而是太爱,但是无法在爱中满足,这些东西可能跟金钱,自身素质有关,但终究都是需要时间去沉淀的东西。琢磨先生告诉我们,当你准备好,好的爱人才会出现,否则,即使出现在自己的生命中,也会因为自己懦弱,忙着生计或者其他种种原因无法真正相爱。所以,你做好准备了吗?

关于旅行的意义,琢磨先生讲了自己去冈仁波齐的亲身经历,他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是一场修行,每一步,无论好事还是坏事,都是在积累,只有在未来回首看时,才会发现坏事不见得真的是坏事。他们在旅途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最终到达了冈仁波齐,琢磨先生意识到,或许,在路上,才是旅行最大的意义,人生从来都不是为了一个终点而活,因为终点都很类似。好好走自己的路,不必着急,认真去感受旅途中的每处风景以及途中发生的所有美好,糟心,都将成为你这趟旅途的意义,因为你到终点自己什么也得不到。慢慢走自己的路,不必懊恼,因为每步都有其特定的用意。
最后,把琢磨先生的《终有一天你会懂》推荐给大家,同时谢谢大家肯读我,创作不易,喜欢的朋友请帮忙在微信公zh“云梦故里”点下关注吧!我会努力把更加有意义的文章推送给大家。
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