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年少有天才之称的人不在少数,有的居高自傲,不思进取,最后和普通人一般无二,有的人抓住机会,利用自己的先天优势,积极进取,最后成为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的人。还有的人,身居高位,确确实实做出了贡献,不愧对自己的付出,却没有得到好下场。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便是明朝首辅张居正,他年少的时候已经显示出超过常人的智商,后来为官高居首辅之位,最后却因病而死,自己差点被开棺鞭尸,家人也受尽牵连。
张居正小时候叫张白圭,是因为爷爷做梦梦见一只白乌龟,就随口起了白圭做乳名,希望他能光宗耀祖。他十二岁的时候参加乡试,年纪轻轻就有大智慧,深得知州大人喜爱,大人对他寄予厚望,认为他以后必定可以飞黄腾达,做大官,就给他取名字叫“张居正”,希望他为人方正,以后做官要正直无私,不弄虚作假。张居正不负所望,十六岁就中得举人,二十三岁中进士,被授予庶吉士,进了翰林院,这是他以后进入内阁成为辅政大臣的必由之路。
刚进入翰林院,张居正认真踏实的工作,跟朝廷大臣徐阶学习,对朝廷内部的政治争斗不很上心,用冷眼旁观也不为过。也正是这几年的旁观经验,他看见了夏言与严嵩为了争夺首辅而产生的斗争。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明朝废除了丞相制服,设立了内阁,用现在的话来说,内阁就是一个专门为皇上服务的秘书机构,而首辅就是秘书长。此时国家边防已经废弛,受到外敌威胁,朝廷内部的官员竟然互相斗争,可见是如此腐败。他见证了夏言斗争胜利成了首辅,却被严嵩反杀,叫严嵩笑到了最后。这样的争斗代价是人名的代价,对初入官场的张居正来说真是触目惊心,跟他的名字完全不符合。
张居正自己潜心工作,不问外事,过了两年实在看不过去,就向皇上递了奏疏,说起改革朝廷内部腐败问题,但是皇上并没有重视。时间久了,总会磨掉人的耐性,张居正也不管了。过了一年,张居正又生病严重,自己对官场也感到烦闷,就借着生病的机会,请假去修养。而正是这三年在民间的修养经历,他看见了民生疾苦,觉得朝廷实在不能见死不救,所以重新有了回归朝堂的想法。
既然有了想法,变要对朝廷现状上心,按照现有的规律来。他开始学着师傅徐阶“内抱不群,外欲浑迹”,也就是说他的内心还要有远大志向,持守坚定,要出淤泥而不染,绝不同其他人沦为一路,但是为了保全自身,要表现出来自己没什么欲望,给人一种随遇而安,随波逐流的错觉。这样做的好处是,朝堂上的各种争斗不会处及到他,而自己又能与其他官员打好关系,扩充自己的人脉。1562年的时候,严嵩倒台,徐阶顺理成章的成为首辅,在徐阶做首辅的这几年,张居正逐年高升,没几年就成了大学士,进入了内阁,这时候,他已经有能力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徐阶做了六年首辅,年纪大了就退休回老家,这时候高拱接任首辅之位。张居正已经有一定的权利,正巧赶上北方鞑靼进犯,张居正想了法子解决了外患,再不用担心了。第二年就把全部的精力用到国家内部的事情上。1572年的时候,神宗即位,高拱下台,张居正在先前的事情中积累了功劳和信任,顺理成章的继任了首辅。这一年,他四十八岁,正是成熟稳重有能力,身体康健不拖后腿的时候,再加上他初心不改,志向不减,一上任就大刀阔斧的开始了改革。
他从整顿国防,改革吏治,用考成法来增加各级政府官员的办事效率,改变以前素餐尸位的情况,又用一条鞭法来增加税收,企图增加国库的收入。在整个改革的过程中,张居正表现得非常严厉,有谁违反了规则就会收到严重的处罚。因此张居正的改革虽然大有成效,却触动了不少反对派的利益,也得罪了不少人。1582年,他病死,谥号文忠,刚好应了一生作为。几天后,反对派和言官却说他的坏话,神宗偏听偏信,立马下令抄家,收回一切赏赐封号,跟他有关系的人全人受到殃及,他自己差点被开棺鞭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