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
我挺为你着急,在这个人人要写作的时代,你却迟迟不肯开始写作。
我明白,你内心有各种拒绝写作的理由:
1.别人写的那么好,我写的东西不像样,发表出来不让人笑话吗?
2.工作那么忙,哪有时间开始写作?
3.写作能当饭吃吗?
从中学开始,老爸就叫我开始写作,那时我对于写作的理解比较局限,把写作当成一种课堂任务对待,况且,没有好的学习榜样,最终没能坚持下来。
最近的一两年,受网络的影响,我才开始慢慢重视写作。起先我在一个日记软件上注册,申请了账号,慢慢把平时的所思所想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刚开始写日记的目的很明确,就是给自己活过的日子留下印证,以便自己到了80岁还能看着这些文字发笑。有时一两句吐槽的话也能当作一篇日记。
写多了,也累积了一些经验,能够持续写下来,我认为少不了以下两点:
写日记这件事,不是文学创作,核心的诉求是表达。
越长大,越觉得身边可以说真心话的朋友寥寥无几。日记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日常心中所想。无论是情感上的宣泄、还是整理思路,日记都提供了这样一个自由的场地。
表达过后,有反馈。
神奇的是,这个软件可以将自己的日记公开发表,别人可以看到,但不许评论,只能点赞。写过的日记,将这些字放到网上,偶然被别人看到,获得一个赞,都会让自己雀跃不已。
表达被人倾听,引起共鸣,这是一种很好的交流。你看书,如果书中有某些能打动你心灵之处,便是与作者产生了交流,你从他那里获得某种启发,藉以成长。
有了这些回应,持续写日记的动力更大了一些,我开始不满足于一两个赞,于是开始慢慢关注那些高票赞的日记究竟有什么缘由。我发现除了更多的情感认同、励志鸡汤,我找不到更有价值的点。
然后我思索,我的写作该如何更持久些,产生更大的价值?
单纯的表达是不够的,我还要更有条理、更有逻辑地表达,寻找情感认同是表浅的,写作更大的意义在于通过写作,传播个体价值。正如李笑来老师说,写作就是把你一份的时间出售很多份。
明白了写作的好处,我开始寻找更大的支持,一个人走的更快,许多人走得更远,为了更快速地通过写作提升自己,我要找到同伴,那些点着火把一起在黑暗中摸索前进的人。
然后,我就找到了007这个群体。现在来看,非常惊讶于007这个生猛群体的发展速度。我想这个群体的大部分人都是《通往财富自由》专栏的读者,我也是专栏的订阅者,我获得精选留言的时间或许要比他们早很多,但早就是关键因素吗?我分明看到了自己的半途而废,而人群中暗自发力、持续践行的那些人,已经甩开了我不止一条街。如今,我看到了明显的差距——有的人,已经成长为一颗树,为别人提供纳凉的场所,而原来活跃在留言群里的高票留言者,如今再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有些人,已经停止了成长。这唯一的不同竟然是前者只不过持续留言了而已。
差距带来落魄感的同时,另一方面也给我带来了成长的范本——榜样的力量无穷,更何况这些榜样或许一开始也和我一样甚至不如我呢?我想,我也许只要持续这个动作,就会带来改观,持续留言,总有一天会被精选,被精选,就会有更多的人看到,这样的认同带来更大的动力,激励我写更多更好的的留言,被更多的人看到。
加入007成为一名真正的007er后,我才感觉到有同伴的感觉实在太不一样了。实际上,这为我带来了更多的共鸣感,一群人定期在同一时间发表自己的作品,在这一时间,我的作品被更多的人看到,这样,把文章写好的愿望更强烈。只要这个动作一直持续,7年,何需7年,半个年头,或许就能感受到新生。
所以,我总结如下。一开始怕自己写不好——你的目标不是成为作家文豪,不是要进行艺术创作或撰写学术论文,也不是单纯地表达发泄,而是,你想要成为一个更好的个体,一个更有价值和影响力的个体。通过写作这种量化方式,见证自己的成长。
当你有一丝体会到这个过程中的甜蜜的时候,你将不再吝啬自己的投入。在这个“时间是最昂贵的成本,学习是最便宜的投资”的时代,通过输出倒逼输入,实际上,写作提供了最为便捷的投资渠道,它使自己学习更多、更快,加速成长。
快动起你的笔来吧!一直写下去!
同伴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