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写了在北方故乡时的老物件——高粱杆钉的盖帘。就此又想起了苕帚和炊帚。
苕帚就是扫帚、扫把。南来后,家里常用的扫把大多是棕的,或者塑料的。而在北方的故乡,家里常用的扫炕扫地苕帚,都是高粱苗子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6292756/9ef4c7ae7e3c354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292756/8cf046b9aa3bec8e.jpg)
用来刨苕帚的高粱苗子必须是那种散穗的高秸高粱,那种紧穗的“六伟”高粱是不行的。散穗的苗子长,穗也松散,是刨苕帚的好材料。
秋天,人们把高粱穗子掐下来,再用掐刀子把高粱从穗上刮下来,留下来的高粱苗子就专门用来刨苕帚。
进了腊月门,母亲就早早的把高粱苗子用温水泡上,沤软了,它们才更好使更服从人的摆布。用剥锤打好麻绳,收拾好脚棍(扎苕帚苗子的工具),找出削刀、锥子。这也算是家里的大活,得先做好各种准备。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就开始刨苕帚。需先把苕帚苗子扎成一个个小把备用。母亲先绑好绑好脚棍,一头绑在腰上,另一头用两脚蹬住;再上好麻绳,麻绳一头固定在脚棍上,另一头叼在嘴里。拿出三五根苕帚苗子,放进绳套里,蹬紧脚棍,两手攥住苕帚苗子向上卷,麻绳就把苕帚苗子上的高粱杆缠的紧紧的。松掉这端叼在嘴里麻绳,快速到打个结,一个小把就扎好了。然后再把一个个小把按序捆扎,扎成苕帚的样子。苕帚柄中间塞一根结实的荆条,再捆成一节节竹笋的模样。
![](https://img.haomeiwen.com/i6292756/8eca3e262b6e9f37.jpg)
母亲干活细致,扎成的苕帚又厚实又结实,好看耐用。
![](https://img.haomeiwen.com/i6292756/4e66558afa4a27a5.jpg)
除了自家用的,也送一些给亲戚朋友,手头紧的时候,就拿到集市上卖卖,换成年货。
![](https://img.haomeiwen.com/i6292756/9babcaf62bda87fe.jpg)
还有一种苕帚是推碾子时用的,叫扫碾苕帚,状如带柄的梳子。扫碾苕帚通常是用黍子苗(成熟后的黍穗)扎的。黍子苗色泽金黄,穗松苗细又有韧性,扎成扫碾苕帚,用来扫米扫面干净好用。
![](https://img.haomeiwen.com/i6292756/dab5a79311ca5f62.jpg)
不过,估计这个家什现在没人用了吧,毕竟米呀面呀人们都买现成的,没人推碾子拉磨了,很多农耕时代的用具也就成了记忆和展览。
炊帚,是用来刷锅的。南来后,发现江南农村人家的炊帚都是用竹子做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6292756/9c952a495a352519.jpg)
煤气灶燃气灶普及后,一般农村也很少用土灶了。家里人口不多,做饭烧菜基本用的都是小锅,炊帚就更少用了。洗锅刷碗啥的,现在用的是钢丝球、布抹布,网上有卖,各式各样的都有。
自然原生态的,一般用丝瓜瓤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6292756/7257f62c4747aceb.jpg)
在故乡农村,土灶大锅,刷锅用的还是炊帚。扎这个炊帚的材料跟扎苕帚是一样的,用的也是高粱苗子。扎起来也比苕帚简便很多,挑那些苗短粗一些的扎成一束即可,柄留个一揸长,握在手里,灵活轻便,掌控自如,结实好用。
![](https://img.haomeiwen.com/i6292756/21de915f5cf7f34b.jpg)
离乡多年,生活变化日新月异,不知生活中这些东西是否还在用,还是它们早已被新的工具所取代,成为生活的印记和历史?
![](https://img.haomeiwen.com/i6292756/c56f6ab8d652578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