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得承认,这是一本好读的小说,更是一部好看的电影。
情杀,越狱,贩毒,洗黑钱,同性性行为,当然,还有希望与自由,冷静与自制,这部电影几乎囊括了人性关注的所有痛点。
故事发生在1947年,青年才俊安迪事业上风生水起,年纪轻轻便身居银行副总裁一职,可谓前途无量。但就是这样一个让我们无比艳羡的别人家的老公却遭遇了妻子出轨,更可怖的是这个出轨的女人和情人一起双双被杀于情人的寓所。安迪被指控谋杀,判处终身监禁,服刑于肖申克监狱。
这部电影自1994年搬上银幕以来,热度持续不减,豆瓣评分高达9.6。那么,是什么让《肖申克的救赎》二十多年来如此经久不衰如此深入人心?
莫不是因为安迪,因为他身陷囹圄却神情自若,坠入谷底仍向往光明,他冷静而又自制,在黑暗中始终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并以常人难以企及的毅力最终走向希望之路。
安迪的愤怒
安迪的际遇一如我们生活中的邻家大哥,或者同学朋友,他是普通人中的佼佼者,前途光明的工作,貌似幸福的家庭,一切都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就连妻子的出轨,也是现代生活中并不鲜见的桥段。发现妻子出轨的安迪跟我们身边的任何平常人一样,苦闷,愤怒,酗酒,甚至想杀了这个给他戴了绿帽子的女人。但事实是,他没有动手,他选择了冷静面对,他准备离婚。可命运总是爱开玩笑,有人杀了这个女人和她的情夫,在安迪怒火焚烧的那个晚上!故事因此而起,安迪来到了肖申克。
像不像我们平常吐槽的那些狗血?我们经常说着自己怎么这么倒霉然后看着别人倒霉心里偷着乐,我们时常埋怨时运不济造化弄人觉得全世界只有自己最累,我们带着满腔怒火满身伤痛行走于世间却找不到突破口只能继续苟且。似乎我们都是安迪。
安迪的冷静
读原著的时候稍作留意你便会发现,文中多次说到安迪的冷静,电影中的蒂姆·罗宾斯,也成功地把安迪那种深不可测的冷静演绎得淋漓尽致。法庭上为自己辩护的安迪是冷静、镇定、不带感情的,陈述事实时的安迪保持着冷静淡漠的声调,表达遗憾的安迪仍是冷静淡漠的,陪审团看到的是一个冷静自制的安迪,连他后来的狱中好友瑞德也在跟安迪交往之始便开始享受他安静低调的态度。
面对应该歇斯底里甚至抓狂的蒙冤入狱,安迪却泰然自若,脸上带着惯有的微笑,打磨石头让它们熠熠生辉,对抗“姊妹”令他们望而生畏,笔耕不辍扩建监狱图书馆,持之以恒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打通自由之路。难道安迪身上没有常人的自私、懒惰、胆怯吗?我想应该也有,或者说曾经有过。但他更明白,有些事情发生了,我们改变不了,那就去接受,对,接受,再图良策。这冷静背后,有我们看不见的自制。怎样厚重的灵魂才会如此举重若轻?
安迪的智慧
安迪在监狱中崭露头角源自修葺监狱车牌工厂的屋顶。他冒着被警卫射杀的危险,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成功地帮助了一个狱警规避了遗产税,而他提出的条件是给他的同事每人三罐啤酒。那是五月的一天,春光明媚,肖申克的这群罪犯坐在监狱屋顶上喝着啤酒晒着太阳,“就像在自家屋顶上铺沥青、喝啤酒”。我们都明白,安迪要的并非啤酒,而是那种自由的感觉,他想让大家觉得自己更像个人。
我们可以说是专业知识让安迪在监狱得以立足,而“自由的感觉仿佛一件隐形外衣披在安迪身上”,这种脸上带笑眼中带光的淡定从容,绝对跟生存的智慧有关。他打磨石头装点牢房,当礼物送朋友,这是情趣;他顽强反抗来自“姊妹”的性骚扰,不惜鼻青脸肿甚至被关禁闭,这是原则;他坚持不懈写信给州议会,争取扩建监狱图书馆,并帮助想要进步的人,这是善良;他花19年完成了别人眼中600年才能完成的工程,用一把小锤子挖地道逃亡,这是毅力;他蒙受冤屈锒铛入狱却一心想着碧海蓝天并为之努力,这是强大的内心给命运交的答卷!
安迪的希望
“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东西,好东西永远不会消逝。
安迪越狱成功后写信给自己还在狱中的朋友瑞德,说到希望。也正是希望,让安迪在肖申克的每一天,都为自己的未来筹划。他不像其他犯人,目光呆滞垂头丧气,从哭天抢地的不适应到循规蹈矩的被“体制化”。安迪的生命始终鲜活蓬勃,如春天发芽夏天疯长的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他那对自由的渴望,对未来的向往,对人生的笃定,都汹涌在血管里。
正如原著所说,“有些鸟儿天生就是关不住的,它们的羽毛太鲜明、歌声太甜美、也太狂野了,所以你只能放它们走,否则哪天你打开笼子喂它们时,它们也会想办法扬长而去”,是的,安迪就是那羽毛光鲜歌声甜美的鸟儿,你禁锢不了,因为它属于蓝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