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历史课本,我们一眼就看到夫差勾践,项羽刘邦,李世民…,这些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他们中的某些人看似成功了,却在功成名就后的无数夜晚,内心没有平静,到底该怎样客观评价一个人呢。反观汉献帝,看似窝窝囊囊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色,却深藏着大智慧。
夫差打败了勾践,勾践把自己的妃子都搬到了吴国,还亲自为夫差的病尝粪,后来等勾践打败了夫差,夫差也想奉上所有,只为留一条命,勾践却毫不留情的把夫差杀了,我们中学课本,有个卧薪尝胆的成语,看起来很励志,实则不然,勾践心里多阴暗,你想一个长期卑躬屈膝、委屈求全的人,一个从君主沦为奴隶的人,内心得有多扭曲啊,果不其然,后来的勾践,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功臣基本杀光了,杀文种,杀范蠡,范蠡可没有和西施泛舟西湖,也没有变成陶朱公,最近范蠡墓挖出来了,基本证实了是被勾践杀了。
刘邦也是如此,登基几年后,异性王几乎全叛乱了,韩信被杀,彭越反了,九江王黥布也反了,不得已,年过半百的刘老三,还得带兵各种平乱,路过老家沛县时,苍凉的唱起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安得什么猛士啊?猛士都被你杀光了。如果当初不这样,可能现在是和信陵君一样的老游侠,在和一帮兄弟喝酒畅饮,好不快哉…学学你九世孙汉光武帝刘秀吧。
李世民是圣君吧,还不是亲自操刀玄武门之变,成功后还是不放心啊,非得把两个兄弟的子嗣全杀了。有人说,时也,势也,如果说玄武门之变不可避免,那权力已经在手后,侄子不用屠戮殆尽吧。登基后虽努力成为一个好皇帝,某种层面也是为了自我救赎。晚年内心无法平静,沉迷于炼丹修仙,好在他不长寿, 不然啊,真可能步他曾孙李隆基的后尘。
反观汉献帝,这个和哥哥,叔叔完全不同的人,他是有志青年,却生在枭雄们的夹缝之间,他或许也有过无奈,但最终做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无为。曹操和袁绍争霸时,他无为;丞相曹操死后,世子曹丕根基未稳,曹丕只是个世子,此时光复汉室,指日可待,他还是选择了无为,如此无为的汉献帝刘协,早已深知汉室没落无救,曾日月之几何,江山不可复识;他只想给百姓一份安居乐业,还几许太平,我想他内心或许年轻时有过短暂的波动,但后来一定是平静的,曹氏一族也因此非常礼遇他,一脉都得以善终。只可惜,远在蜀汉的诸葛亮,却总是不明白,执念于自己的执念,一次又一次,兴兵戈,要北伐…
还有什么比内心平静更幸福的呢?我们穷极一生,追求财富,事业,名利,还有轰轰烈烈的爱情,这些不过都是转眼云烟,不是属于真正自己的。什么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呢,这是个哲学命题,但起码,活在当下才是真实的。
如果你偶尔翻看过去朋友圈发的视频,哪个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你?是现在的你,还是发那条视频时的你,还是视频里的你?
我想,只有当下的你才是真实的。
人常说,人不过活在美好和逝去之间,可是美好的事物甚至占不到人生旅程的千分之一。人都愿意追求那些不可长存的东西,婚宴的高位,人前的赞美,只是那些,都是捕风,都是捉影。不要做一个盲目努力的人,做一个看似功成名就,实则昏昏昧昧、庸碌一生的人。
人生仿佛多姿多彩,又仿佛徒劳一场,唯有内心平静、对爱和美的记忆最重要。
治大国,若烹小鲜。
—道德经 六十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