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的我本应该酣睡在梦乡,但在睡前一时兴起看的《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又让我陷入了思考之中,回想着疫情期间自己的生活和最近一段时间的变化,心里总有些话想要表达,索性决定爬出被窝打开电脑写下来,再安安心心地去睡觉。
前天写训练日记的时候忽然发现,当我开始认真算起时间时,我已经连续三十天每天在下午五点左右做100个俯卧撑了。想着自己从过年那会儿天天刷着手机,到现在桌子前的墙头贴满了各种各样的计划,每天多多少少能复习一下专八,推进一下论文的进度,看看书做做PPT。虽说这并不是什么很大的成就或是改变,但还是有些感叹习惯的力量真的不容小觑。
我相信疫情期间整天作息颠倒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刷手机的人肯定是少数,但是大部分的人也许和我一样,知道自己整天什么也不想干的状态不对,但就是拿不出状态去行动,一整天下来也并非啥事也没做,但总归是不太满意,觉得时间一天天在家里被浪费了也不是个事儿。
昨天晚上和一个朋友谈这个事儿时提到一个“锚点习惯”的概念,我也不记得是在哪里看到的还是我自己瞎起的概念。我自己的定义是,这是一个调整生活状态的微习惯。它可以套用这样的句式来描述:我要每天在具体的时间具体的地点做一件简单到不可能会失败且对我有意的事情。比如我每天下午五点在房间的瑜伽垫上做一个俯卧撑,或者是睡前读一页的书。
为自己定下一个“锚点习惯的”好处在于,它给你了一个“从开始开始”的按钮。从降低自己的期望开始,告诉自己只要做了这样一件小事情,我今天的这一天就没有白过。而这样一个小的动作,背后的象征意义就是把不愿开始的这一行为用行动打开了,靠着这一个小的习惯,为生活找到一个基本的节奏。而且,由于小到不会失败,往往会在做完以后想多做一点,比如做了只做一个俯卧撑感觉太少了忍不住想再做几个,看的那一页书刚刚好引起了我把后面内容读完的兴趣。这样的思维会慢慢地延伸到一天的生活中去:降低期待以后,每天的任务都能完成。我要是多做一点,就能多收获一点。如果不想做也无所谓,只要把拿小到一定能做完的事情做完,今天也是有意义的一天。一个小小的动作就这么慢慢地撬动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也正是我在描述这样一个概念的时候,我逐渐意识到,我所向往的生活,就是一个个由微习惯搭建起来的生活。喜欢尝试新鲜事物,但又不能适应比较大的改变。喜欢跑步阅读冥想做PPT这样看似重复实则每天每天有着缓慢而扎实进步的事情。我似乎就是喜欢在这种日复一日汇总中发现坚持意义的生活,这种厚积薄发,每天默默地慢慢地努力,进步了多少自己也不知道,只有在停下来回头在看的时候才能意识到,哦,原来和那时的我比起来,我又变得更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