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说至,六月过半,暑期将至,七月流火,正是云南旅游旺季。本是云旅人大干之际,哪知6月15日,晴天霹雳,云南旅游又一次登上了央视舞台,大跌眼镜,这一回,又见曝光,再谈负面新闻。余从业数十年,不谈绩伟功丰,单说勤勤恳恳,见云南旅游数十年风云至如今,心中感慨叹息,但有千言万语可说,乃做传小评,呈与诸位,愿诸位看官观之,可做笑谈,但有感之处,与余共勉反思之。
且说,正值旅游市场方兴未艾,开天辟地,云南旅游恰似大山中骤然冲出一趟列车,一时间,祖国西南名声大噪,众人神往,二十载春夏寒暑,云旅列车飞速向前,光鲜异常,然飞速前行身后,所留下的争议与问题,却也众多,发人深省。
议功过,值得骄傲——在这个工业农业都不发达西南省份,崇山峻岭中,旅游人各凭本事,以智慧与努力开辟了一片旅游快速生长的沃土,彩云之南的美誉,铺天盖地间传遍了中国。评得失,必须承认——在20多年的发展中,伴随着快速发展而来的问题,层出不穷。当极度不合理的低价团与黑导游打骂游客强迫购物的恶性事件不断发生,云南旅游的名声与信誉,一度降到了最低的冰点,不断曝光出现在媒体上的云南旅游形象,几乎将云南旅游与坑蒙拐骗画上了等号。
身处风暴中央,见识过奇人奇事,当淳朴的旅游人被利益冲昏了头脑,一脚踏进错误的泥潭,一步踏错,步步深渊,让人心痛。然而我曾持续关注那些踏错之人,风暴眼处,风云突变,只不过数年光景,便却是天壤之别,一句话概之: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天网恢恢,道法自然,各类法规不断地出台,各类监管的不断落实,经过一轮一轮的整治,政策不会放过违法经营的商户,市场也在不经意间剔除了众多不合理的存在,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云南旅游其实早已走在全国的先列。
回望往昔,若是说起中国人真正触旅的日子,其实并不久远,自改革开放起,国人尚不知旅游为何物,到如今,旅游已经成全民刚需,属于旅游市场发展的时间,只不过30多年有余。说旅游,即是说市场,发展的历史里,市场才是真正的老师。若余必须要去批判旅游乱象,首当其冲,应当去思考乱象背后的原因。“为何低价团屡禁不止?”众人问之,亦是所有曝光旅游乱象的新闻都会写出的标题,标准答案也早是行业内外人士的共识:旅游从业者不要抱有侥幸心理,消费者更不能相信天上会掉馅饼。
说市场,又必云博弈二字,买方市场与卖方市场的博弈,是旅游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但凡任何一个懂得商业规则的人,都应该心知肚明,无论是商家或是消费者,皆为逐利而来,也为获利而去,当双方的博弈,遭遇了信息的不透明与不对称,低价团这样的畸形产物便会应运而生,而这样博弈的结局,最终是双输。庆幸的是,三十年的时间,作为真正的老师,市场已经将这个道理,告诉了许多的商家与消费者,更多的人开始思考,如何让旅游,回到他本来应该有的样子。余从业数十余年,种种坎坷纠葛,亦看在眼里,闲暇之时,也深思熟虑,昼夜辗转,尝试思考破局之道,数年所思所行,小有所得。欲知破局之道,且听下回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