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毕业2年就能达到一个飞速成长,而有些人毕业10年,甚至更久,只是在重复,可能是缺少方法。
找到目标,从擅长和理想着手
擅长其实就是能做的事,而理想就是自己想做的事,抛开擅长谈理想,会事倍功半,抛开理想谈擅长,可能一事无成。这两个是相辅相成的,无法从单一的角度去选择最终做的事是什么。
发现自己的擅长,发现别人的擅长,现在看来也是一种能力。用心去发现自己擅长,比提升自己的缺陷来得更加轻松。
拿自己举例,我有哪些优点:
- 细致
- 罗辑思维清晰
- 善于发现问题
- 善于换位思考
来说说我近2年培养起来的主持会议的能力,
今年主持了2场月会,发现了自己原来也可以做到在这么多人面前不怯场。至少说明一点,自己在变的更加自信,以前可是任何时候,哪怕只是需要我发言,我都会躲在最后面,害怕被叫到,一说话就憋得满脸通红的那个人。这也为自己将来走上培训这条道路打下了基础。
做到在50几个人面前不怯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2年,作为一个PMO,需要承担很多主持会议的工作,是在一个个小的会议中积累了经验,也是一个实战中慢慢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
所以,擅长只是你会做这件事情,会做是说明你过去在这件事情上面有积累,说明你做这件事情是有基础的,但是并不代表我们只能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年轻人,如果你有理想,如果你足够渴望,你就大胆投入进去,也请不要在你学会之前就放弃,并不是代表你不擅长,可能只是你投入的时间还不够(我们抛开艺术天赋类的,比如我天生唱歌跑调,也许放弃是更好的选择)。
放松心态,坚持去做
我不知道其他人会不会这样,过去我努力,经常会用力过猛。经常是“同志们,我要开始努力了,每天4点钟起床看书”,“我要记录时间日志,细化到每个小时每分钟”,发现都坚持不了多久,然后给自己贴上了“不够自律”的标签。我想写文章,心理期待那个完美的作品诞生,但是其实一个字也没有写下来。
成长要遵循自然规律。写出一手好文章,每天做到早起,提高时间意识,在真正形成习惯之前,都需要经历一个过渡的过程。
比如早起,刚开始早起,可能会发现自己早起,上午上班会犯困,可能是因为还没养成早睡的习惯,睡眠时间变短,自然白天就犯困。发现犯困,及时调整,4点起床,那7点钟再小憩一会儿,这样上班的时候就可以恢复精神。哪怕是一个小的习惯,也需要你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自己的状态,不断的做出适时的调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固定学习时间
我们都知道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会有什么收获的。学习这件事情也是一样,想要加快提升,大量的高质量阅读和记忆是不可缺失的。需要固定一个时间,用于阅读、记忆和深度思考。找一个适合自己用于固定学习的时间,对快速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
- 容易被打扰的
- 注意力集中的
对我来说,最好是早上,刚开始这个时间可以短一些,比如半个小时,先让自己形成一个习惯比数量要来的重要,如果已经形成了习惯,可以再扩大这个学习的时间。循序渐进。
利用碎片化时间记忆,对抗遗忘
早上学习的东西,在白天,利用碎片化时间回忆,根据艾宾浩斯曲线遗忘曲线,短期记忆的东西及时回忆,才能成为自己的长期记忆。而碎片化时间是最好的可以用来回忆知识的时间,回忆自带有用脑属性,所以可以让自己加速进入状态。
我尝试过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如果对于难懂的知识点,是很难进理解的,5、10分钟时间根本不知道自己阅读的是什么,基本这个时间也是无效的。
结语
总结了几个方法,和同样想要加快学习脚步的同学共勉
- 找准目标,结合自己的渴望和擅长很重要
- 坚持去做,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一蹴而就的
- 固定学习时间,也就是养成学习的习惯,要循序渐进,一下子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反而会加速你放弃。
- 利用碎片化时间记忆,任何学习都离不开记忆,想要形成长期记忆,需要你不时的提取记忆,利用碎片化时间提取记忆是一个亲测非常有效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