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边帮大姐们干活,边听她们聊天。其中一个最年长的大姐说,她明天要去吃亲戚家的喜酒,份子钱要出三四千元。
可能我是小地方来的,觉得这份子钱好多啊。我们那边即便是比较亲的亲戚办喜事,一般都不超过一千元,其他普通的亲戚或朋友也就两百元到四百元左右。
我听我婆婆说,我生大女儿的时候,谁谁送了一斤芝麻、10个鸡蛋,再加20元钱,听说这些都是远亲。我们都住在一个村,每逢家里有喜事时就走动下,图个热闹。
我继续追问大姐,她过年时给晚辈压岁钱给多少?她答:“最少500元。”
可能我们那边真的有点穷,我们平常亲戚走动压岁钱一般都是100元,多的就200元。对于这些人情世故我确实不懂,曾经还因为这个令我阿姨、伯母她们不悦。
记得我刚结婚后的第一年,我和老公在正月时一起去伯父、叔叔家送节。我们那边的习俗是,去商店买一箱奶过去,然后他们就给压岁钱给我小孩。
我记得那天我和老公带着女儿去我们村算大的商店买奶,由于那天人特别多,路上也被车子堵满了。
那个店将一些奶摆在外面,老公也就没往里挤,直接买了三箱就往大伯父、二伯父、叔叔他们家送节去了。(伯父和叔叔的房子盖在一起的,二伯父的房子也在这附近)
因为我阿姨是嫁给我叔叔的,所以我送我叔叔的节也是送我阿姨的节。在我送节后的第二天,我阿姨让我去她那吃顿饭,我老公有事,所以我就一个人带着女儿过去了。
在我们拉了一些家常后,阿姨突然语气特别缓和地对我说:“小艾,我觉得有些事我还是要和你说说。关于这过年送节的事,你看…你们这次买奶过来,竟然给三家送都是小孩喝的奶。还有一般送牛奶最少是金典或安慕希,毕竟我们给小孩的压岁钱也有一百元啊。
因为我是你阿姨,所以我好心提醒你。伯父伯母他们对此其实是很有意见的,只是他们不和你说而已,我好心提醒你也是为你好啊。”
这件事我还真没考虑过,我后来问老公多少钱一箱,他说45元一箱。我这才明白过来,阿姨是觉得我买的便宜了。
后来我生了二女儿,再去伯父和叔叔、阿姨家送节的时候,买了金典牛奶,65元一箱。阿姨这次给我两个女儿一人50元压岁钱,我和阿姨说,压岁钱还是不要拿了,我每年仍然买箱牛奶过来。阿姨说,这样做不对,过年长辈给小辈压岁钱是应该的。
不过,后来我觉得其实阿姨给我女儿每人各50元,还是比较合理的。毕竟这是一种热闹,是长辈对小辈的一份爱意。
原本亲戚间互相送节走动,是为了关系更加紧密,可是如果双方都去计较谁赢谁输,最后只会让亲情变得生疏。
像我开头提到的大姐她们那边的人情份子钱还是有点厚重的,大姐每个月的工资其实也不高,除掉社保,不到3000元。
虽然说这些份子钱有来就有回,但是份子钱过重,其实是增加了彼此短时期的负担。其实大姐今天和我们说起拿份子钱这件事时,明显是很心疼的,可是“行情”就是这样的,作为“局中人”的大姐又不能脱身退出,所以只得“随波逐流”,跟着“行情”走了。
其实这些人情份子钱不管多少,只要在我们经济条件的承受范围之内都可以接受。可能在有钱人看来,一次份子钱几千或上万都是小数目。但对于大多数普通大众而言,这样的份子钱就有点厚重了。
我们之所以有喜事就办酒席,也是为了人多图个热闹,初衷并不是为了“赚钱”。我们之所以有过年过节互相串门的传统,也是为了增进彼此的感情。
多希望份子钱不要成为我们的“负担”,多希望亲情、友情不要成为一场“交易”,多希望我们不再谈“喜”色变。期望有一天亲情和友情能多点真情、少点铜臭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