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之思

作者: chokee | 来源:发表于2017-11-23 20:32 被阅读37次

        思绪凌乱,不知何从下笔,内心的咆哮阵阵,排山倒海,在这凄凉的夜里,听起来如此瘆人。甘愿和寂寞,交织缠绕,彼此同化,彼此共生,也不愿去融入,那喧嚣浮躁下,抱团取暖的灵魂。既然注定孤独,又为何要勉强自己,去适应不同群体,去品尝不同的空虚。繁华终将落幕时,离开群体后的你,不就显得更为孤独。

        何去何从?身为蜉蝣,又怎会知晓,除了认命,静静的随着大群流浪着,在湖面上飘荡着,被动的等待着,等待着唯一的交配,然后走向命中注定的结局!

        我如蜉蝣般,渴望能被人懂,可一次次的期待却换来,更多的误解和伤害。每当夜深人静时,我来不及舔舐,因为旧伤口的血早已结痂,更无法阻止新伤口的产生。

        对此,我虽早已麻木,可仍旧抵不住沉思的诱惑,那来自思维异度空间的呼唤,那如毒品般的精神食粮,支撑着我在迷失的群体中 ,尽管肉体和心灵饥渴,但不至于饥不择食,更不会甄别不出,别人给予你的 ,到底是美食,还是毒药。就像一叶扁舟,在暴风骤雨里,艰难浮沉,却始终不见其沉。有了指南的航标,就意味有所盼望,有了盼望,你将清醒地做着,多数人觉得费解的事情,甚至很荒唐的事情。

        有的人清醒的活着,害怕迷失自我,每天做着看似荒唐的事,有的人荒唐的活着,自以为是清醒的,重复着别人的行为,从一出生就开始模仿,直到化为尘埃的那一天,还在模仿,根本不知道生命的意义。

        22岁,正在读大学的我,仿佛看到了自己50岁的模样,碌碌无为了半辈子,所获寥寥,除了叹一声人生苦短,唯有认命。

        但愿,蜉蝣临死前能够学会思考,而人只要活着一口气,该不该去寻找?

        我寻找了,二十个春夏秋冬,唯独只找到了一堆藤蔓,这藤蔓,参差披拂,交织缠绕,遮盖住阳光,而没有阳光的蒸腾,水器就形成了迷雾,这自来熟的迷雾啊,十分粘人,当时它就不请自来,之后就在我的心头留守,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层层的帷幕。我,看不到帷幕外的画面,却听得见,帷幕外的各种怪声。一种对死亡的莫名恐惧 ,油然而生,这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害怕。

        我并不害怕死亡本身,因为人总有一死,我害怕的是,人活这一辈子,却不知道自己活着时,做过了哪些,经过反复地深思熟虑后,觉得有价值的事 。

        同时,通过你孜孜不倦的努力,哪些事是你活着时,可以达到的,成为了现实,又有哪些,达不到,将成为毕生遗憾。

        可每个人或多或少,临死前,总归有一些遗憾。这些遗憾中,有的是你努力了仍无法达到的高度。可能你达到了其中的小高度,可途中又定了更高的目标,然后那无数次"修改"的蓝图被你主动撕破,重新缝补,重新上色。你当时并不知道你的选择,正确与否,但你却被冥冥之中的第六感,引领着往前走。

        换个角度去思考,有些成就,其实是可以预见的,这决不是说大话 ,而算是一种前瞻性,一些习惯沉思的人,所拥有的能力,是一种被神秘化的第六感 。

        这就是始终有这么一些人,天生相信着自身的直觉,而你会对此产生迷惑。或许因为不了解他们的想法,因而看不懂他们的言行举止,只看得到他们,每天都很忙碌,也不合群,似乎就是空气一般,来去匆匆,也不清楚,他们心里的自信,甚至狂妄的底气,从何而来。

        这些人中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人会,默默的把想法藏在心里。就好像颗种子,埋进泥土,每天小心翼翼地去浇水,施肥,然后等待它开花结果。

        第二类人,会选择口吐狂言,很不令,大众待见,因为很多人听到这话,会觉得很荒唐,很可笑,然后明面上或背地里,产生嘲笑,鄙视和排斥的行为。

      但这些行为,反而给他们中的某些人更大的动力,但不可否认,某些人也会因此被打回原型,从此一蹶不振。

        的确,有人会被打回原型,就有人能把"大话"建成"大厦",顶住如此大的压力,来打那些"清醒"之人的脸。

        生命终结前,人是不幸的,肉体即将崩溃,精神上或留恋,或解脱。不用去为了日常的柴米油盐而烦恼,为了融入不同的群体而伪装,为了寻找失落的财宝,结果误入歧途,而迷失而沉沦,但我希望你是庆幸的!

        所以就尽量让自己觉得满意就足够了,你不可能去让所有人满意,毕竟人是不完美的动物,对别人的要求往往都比自己要高。不完美注定会有遗憾,人容易沉迷于回忆里,选择去留恋美好的,屏蔽那些不美好的甚至痛苦的。

      人,在取得一些成就时,更容易得到心灵的满足,可切莫沾沾自喜,因为成就取得后,如果你没有新的追求,简单来说,就是说目标,那么空虚会接踵而至,诱使众生无尽地沉沦。但我是庆幸的 ,从沉沦中逃脱,直到到现在依然后怕万分,但我知道了生命的意义。

        看透意味着看淡,看透过去看不透的,意味着人生里,再也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难处理的情绪,不敢面对的因果。

      22岁,蓬勃朝气时,却学孔丘,道一声,朝闻道,夕死又何妨!

    可蜉蝣之思的意义是什么呢?

相关文章

  • 蜉蝣之思

    序 思绪凌乱,不知何从下笔,内心的咆哮阵阵,排山倒海,在这凄凉的夜里,听起来如此瘆人。甘愿和寂寞,交织缠绕...

  • 愿为蜉蝣

    曹风·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蜉蝣之...

  • 《蜉蝣·詩經》

    《蜉蝣·詩經》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心之憂矣,於我歸處?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 心之憂矣,於我歸息? 蜉蝣掘閲,...

  • 曹風(4)

    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憂矣,於我歸處。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憂矣,於我歸息。蜉蝣掘閱,麻衣如雪,心之憂矣,...

  • 浮生一日,蜉蝣一生

    浮生一日,蜉蝣一生。 《诗经》国风·曹风·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

  • 020最美不过《诗经》十九

    蜉蝣之生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

  • 我心中的诗经——蜉蝣

    我心中的诗经——蜉蝣 诗经——风——曹风——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

  • 练字打卡|第103天

    《国学经典》·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 心之忧矣,于我归息。 蜉蝣掘...

  • 蜉蝣

    《诗经·蜉蝣》篇曰: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 蜉蝣掘...

  • 蜉蝣之羽,采采衣服

    国风·曹风·蜉蝣⑴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蜉蝣之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cjt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