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士·帕斯卡曾在1654年说过:“人类的所有问题,都源于他们不能独自在房间里静坐。”
想要获得至静力,我们就要专注于三个领域,即思想、精神和身体的永恒三部曲——头脑、心灵和肉体。
即便是一个在家度过的静谧黄昏,我们仍然满脑子琢磨着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落日余晖虽然美好,我们却不去静静享受,而是忙着拍照记录。
开始写日记
带一个记事本。旅行时带着,吃饭时带着,睡觉时也带着,将脑海中的任何零星思绪全都扔进去。
——杰克·伦敦
就像作家朱莉亚·卡梅隆曾描述的,“写日记就像精神的雨刷。这几分钟的自省不仅需要平静,也能创造平静。这是一段暂时与世隔绝的小憩,是对即将到来的一天制订的计划,是应对过去几小时中的烦恼的办法,能够刺激你的才思,让你放松心绪,放空大脑”。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在生活中建立这样的时刻:限制信息输入,将音量关小,以便更深刻地觉知周围发生的事情。闭上嘴——即便只有短暂一刻,我们才能听到这个世界一直想要对我们倾诉的话语,或是想要告诉自己的悄悄话。
治愈生活中的创伤,需要耐心、同情心以及真正的自我关怀。就像一行禅师所写的:
除了认识和接受我们的内心幼童,正念的第三个功能在于抚平和缓解我们的痛苦情绪。只需轻轻拥抱这个孩子,我们就已经在抚慰自己的痛苦,也会感到踏实起来。当我们以正念和专注去拥抱强烈感情时,我们就能看到这些行蕴的根源,并知晓痛苦的来源。当我们找到了这些东西的根源,痛苦就会减轻。因此,正念能让我们认识、接受并解脱。
花些时间,认真思考从幼年开始就背负在身上的痛苦。想一想,在受到伤害、背叛或是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时,做出情绪化反应的我们有多大“年龄”,那就是我们的内心幼童。他需要你的一个拥抱。他需要你对他说:“嗨,亲爱的,没关系。我知道你受了委屈,让我来照顾你。”
就这样,长大成人的强大的自己重新站了出来,带来慰藉,让心的宁静成为可能。
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我们生命中的其他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打破佛教所称的“轮回”的枷锁,也就是一代代持续不断的生命疾苦。
有的人存在一种情有可原的担心,认为满足于现状便意味着职业生涯的终止——如果我们通过某种方式满足了这种渴望,那么工作和生活中的一切进展都会戛然而止。如果人人都心满意足,为何还在不断努力呢?首先必须指出的是,这种担心本身就不能算是一种理想的思维方式。没有人能在焦虑感的驱使下拿出最好的表现,也没有人应通过在内心培养不安全感来确保持续的收效。这不是勤奋,而是苦役。
丘吉尔不假思索地回答:“保存精力。能坐下的时候千万不要站着,能躺下的时候千万不要坐着。”
丘吉尔本人曾写道,每位预言家都必须被迫到荒野中去,在那里体味孤独、饥寒,反思和冥想。他说,这种身体上的折磨,能够炼成“精神炸药”。
如果我们想让自己的效率达到丘吉尔的一半,同时获取定义了他人生的快乐、激情以及宁静,那么我们就必须培养一系列的特质。每个人都必须做到:
·超越我们身体的局限
·寻找让我们得到休息且能补充精力的爱好
·培养一种稳定而严格的作息习惯
·花时间进行户外锻炼
·寻找独处的时间,培养客观判断力
·学会静坐——在必要时能够做到无为
·获取足够的睡眠,克制我们的工作狂心态 ·致力于比我们自身更加伟大的事业
随时都要明白别人真正让你付出的是什么,因为答案往往是你生命的一部分,而换取的,则通常是你完全不想得到的东西。切记:时间就是生命,是你的血和肉,这是你一旦失去就寻不回来的。
多散散步
只有在散步中获取的创意才有价值。
——尼采
相较于默顿的静修,微软创始人、慈善家比尔·盖茨有一套更易模仿的方法。许多年来,他都会进行每年两次的“思考周”——在林间一幢小木屋里独自待7天时间。在那里,平时被繁忙工作干扰的他,能够真正坐下来静思默想。
在小木屋里,他虽然独自一人,却几乎从不孤单。他会一口气静静阅读几个小时——有时候能读几百份报纸,他有时阅读纸质报纸,有时则在对着湖面的显示屏上阅读。除此之外,他还会在一间摆放着大作家维克多·雨果肖像的图书室里读书。他还会给公司上上下下的人员写长信。用几分钟的时间打桥牌或是散步,这就是他唯一的休息。在小木屋独处的这段时间,盖茨仿佛是托马斯·肯皮斯的诗句的写照:“我四处寻觅,却不得安宁,唯有手捧书籍,安于一隅。”
我们必须趁在世之时找到灵魂的意义和良善。 我们必须善待我们在这星球上所居住的皮囊——否则就不得不过早地将它抛弃。
在最终而永恒的宁静之中,死亡为一切画上句号,包括我们的思想、灵魂和身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