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能改变我们的读书方式,能替代我们的读书载体,却无法帮你把「看过」变成「会用」。这是很多人阅读的一个痛点。就像吃饭一样,感觉每天都必须吃,但越吃越饿,越吃越吃不饱的样子。
什么是真读书?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知识的搬运工。首先,你要明白一个概念:什么是「知识」?我想很多人并没有搞清楚知识的概念,就会离学以致用读越走越远。
如下图中的上门三张图可见:从数据→信息→知识 ,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从点到面的。先辨别数据的真伪,再进行知识点的连接,才能产生知识。
了解了知识就够了吗?当然不。因为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解决问题,降低不确定性,让我们过的更好。下面三幅图,呈现了从知识到应用的过程。就像是化学反应,知识点之间的催化剂是我们的经验。当我们能结合原有经验把知识点进行关联以后,才能强化理解,理解才是学会的本质和结果。
当不断把这些知识回路进行强化和完善后,就产生了知识内核,建立了自己的知识大厦,完成了知识点、线、面、体的升级。
这才是真读书!
怎么算读懂一本书?
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真读书,才能知道怎样才能读好书。一个道,一个是术。书是别人的想法,如何把别人的想法变成自己的?可以从一次知识实验开始。
1,复述(准备实验的材料)。也就是能用自己的话给别人讲出来。这第一步就存在两个阅读误区。
误区1:请注意,不是背下来哦。那些真正的阅读高手,从来不会背书。这也是很多人阅读的一个误区:为什么我看完书后,记不住。因为谁也记不住。你不住不是你的问题,是方法的不对。
误区2:别再边读边划线了,也别再边读边抄笔记了。事实证明,对你理解该书一点效果没有。
2,写文(知识点+催化剂产生反应)。在写的过程中,你就会把书中的观点同自己的经验结合。也许是一个知识点,也许是很多知识点的组合。输出自己的思考、提炼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第一步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印象,构建知识点之间的连接。
读什么?
读那些可以解决当前问题的书,最好是经典。这里的误区也有2个:
误区1:喜欢要书单。书单是别人的,与解决我们的问题没一点关系。读了效果也不会太大。
误区2:不信书评。因为每个人的经验背景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视角。而我们如何理解才是关键。
新阅读习惯的掌握,意味着你要摒弃原有的错误习惯。从一点一滴积累,静待花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