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写作的这五年里,我踩过各种坑。平常时不时会冒出一个个灵感,等动笔时,脑中却空空;写文章也常常出现卡顿,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例子,浏览各个网站查阅数篇文章,越找越焦急,有时甚至想到要放弃。
就在去年,我听过一个关于电子笔记的应用分享,分享者把平时看到的好文章、好句子都分门别类的放在笔记中,这样当用的时候找起来就方便多了。笔记可以大大提高我们得生产力,这种方法和原理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的书中方法——打造私人助理,出自蒂亚戈.福特的《打造第二大脑》这本书。
蒂亚戈.福特是个人知识管理专家中的佼佼者,他传授了成千上万人提高个人生产的原则和方法。他的“打造第二大脑”课程受到硅谷的热烈欢迎,就连子弹笔记的提出者赖德.卡罗尔和一年完成麻省理工四年课程,被称为最会学习的斯科特.扬,也推崇他的方法。
一、为什么要打造私人助理
很多人都有记笔记的习惯,这可能是上学时留下的下意识动作,看书、开会、听分享都会记点什么证明我去过,也想把重点知识留住。
但是,知识是拿来应用的,过一阵当你想运用当时学到的方法时,你就会发现头脑中关于那部分的记忆丢失了,笔记找起来也很费劲。
这时,如果你有私人助理帮你管理知识,就可以轻松获取。
二、如何运用私人助理
所谓的私人助理,就是我们个人知识的处理器,负责存储管理这些信息,也就是打造你的第二大脑。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打造第二大脑:
作者发明了简单直观的信息管理法则,具体分为四部分:抓取、组织、提炼、表达。
①抓取
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信息繁杂,看到喜欢的公众号就关注,想等有时间好好看看,分析一下文章的写作手法,可这一天一直也没到来,我的公众号订阅上百个,早就不记得当初的那个账号了。
看到文章中某个句子、某个例子写的好,就把整篇文章放在收藏夹。等自己写的时候想看看,却不记得是哪篇文章。
把看到的都收集起来,只会增加我们提取的难度。我们要抓取心中最重要的那个信息,那份直击你心灵的内容。
如果想通过分析投稿公众号平台,那就只看那个对标账号,想收集金句、素材,那就不要整篇都收藏。
②组织
信息收集的多了,也会影响后续提取,所以要有针对性收集。
像图书馆会采用“杜威十进分类法”,把书籍分为建筑、商业、历史、地质等类别进行区分。
如果你收集信息是为了眼下的一个目标,那就聚焦这个目标,以行为为导向。
像我如果想上稿某平台,就会先收集该账号上已经发布的文章,别的平台文章暂时不看。
③提炼
提取核心信息并以行动为导向组织后,你会发现信息背后自有其规矩和联系。
通常一个账号会有不同类别的文章,像读者会把文章分为:处事、三观、乐活、宝典、悦读和晚安等,不需要把所有文章都收集起来。
要带着问题收集,也就是你萃取的本质。想想自己收集什么样的文章能帮到之后上稿。
只需要对标你想写的文章类别,收集这类便可。
④表达
前面的三个步骤,都是为了你的终极目标,将你完成的成果向他人分享。
只是一味地收集,没有任何产出的知识是停滞的,要让知识流动才有价值。就像书中说的“既不具备价值,也不生产价值的知识是没有灵魂的。”
只有亲身实践,把知识应用起来,才能把知识从原生态的信息转化为个性、具象化、验证的知识,否则哪怕学上十年,也是纸上谈兵。
就像我学习写作,如果每天学习,不动笔写不投稿,也不会有任何收获。
有效的行动至关重要,明确想投稿的平台、文章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收集、分析,最后写出自己的文章,投稿发表这才是重点。
生活中,我们很容易陷入各种陷阱,让目标实现受到阻碍。甚至我们最初的观点,也会随着各种信息的介入而发生改变。
学会打造第二大大脑,不仅能让你不盲目地随着信息左右摇摆,还有助于你的目标一步步实现。
我是成长的饭团,评论区留下你的写作困惑,我会一一回复,关注我成长的路上不迷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