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去过两次背马山村。第一次是过黄花经军田坝,后是跨小鸦路穿官庄,最后盘曲而至。背马山村隶属黄花镇,但已处边缘,交通不便。远离集镇,少了污染,生态纯净,空气清新,也算是一种生存的补偿。从小溪塔出发,车行一小时,到达村委会所在地。村委会坐北朝南,是一痤两层砖混小楼,前后左右皆是绿树,一杆五星红旗随风飘扬。驻村第一书记曾是我们的同行,因工作所需,离开讲台,进村施展他的政治抱负去了。教员从政,有优势,也有短板。文化功底扎实,思维方法优良,但不懂经济,人脉资源也有限。然而,只要心系百姓,就不会被困难缚住手脚。就像一条小溪,纵然前方有千沟万壑,也依然会向东流去。
听过村书记的简要介绍,我所在的小组就直奔二组村民谭明成的家。我们此行是专程慰问这位尚处于困难层面的他,尽我们所能,帮他找到脱贫致富的路子。车蜿蜒穿行在屈曲的山路上,蓝天白云下的野菊花遍地开放,秋风一吹,宛如欢迎我们的牧童。不远处,还有绽开了笑脸的橘子。倘若不是时间匆忙,我倒愿意下车步行。呼吸不夹杂灰尘的山风,在田间地头徜徉,哼一曲小调,累也是惬意的付出。爬上一个陡坡,拐个弯,到了谭明成的家门口。谭不在家,经过我们一阵呼喊,一个佝偻的身影出现在面前。原来他在菜园里给已成势头的青菜除草。这次看起来他气色好多了,说话也有了精气神。听他讲,在政府的支持下,他女儿给他盖起了房子。心情变了,他身体也好了许多。我们送上党员同事们捐赠的物资和几百块钱,表达了我们的心意。他很高兴,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说实在的,我们都是书生,力量十分有限,更多的是给予智力支持。要脱贫,关键在机制,赋予他们自身造血的功能。我想谁也不想戴上贫困的帽子,人都有自尊。谭明成岁数有些大,身体不好,女儿出嫁,没个老伴,少了持家的人。孤单单的一个,心中没了支柱与动力,就越活越没了劲头。现在不同了,春风吹进了他枯萎的心田,不仅组织上在进行精准扶贫,就连我们这些靠工资过日子的教员也在关心支持他,他的内心世界就掀起了涟漪。要说他是赶上了好时代,从上到下都在关心扶持困难群众。有了制度保证,如果能及时调整心态,更新观念,加上自身勤劳,从贫困的壕沟里跳出来应该是希望的。前方的路虽说遥远,但只要不停地走,曙光就在前头。
攀谈了近一个小时,老谭的心里渐渐有了一条脱贫致富的线路图。在养好身体的前提下,继续争取政策的支持,然后把各路爱心放大,尽可能力所能及地种植绿色蔬菜,把无公害蔬菜卖到城里去。既为市民提供了餐桌上的安全,又换回可爱的人民币。想到这,老谭布满皱纹的脸上漾起了会心的微笑。我想,只要蔬菜不用农药和化肥,品质好,就能卖出好价钱,回报应该是丰厚的。在市场经济的大潮滚滚向前的今天,绿色和纯净也是难得的商品,利润总是可行的。什么样的生活境遇,有时候自身是无法选择的。然而无论在何种境遇里,都不能放弃了信念与希望。蓝天白云下,傲霜的秋菊迎风绽放,黄澄澄的橘子淘气地挂在枝头,是回眸,也是愿望。但愿我们下次来的时候,老谭已笑开了花!
走进背马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