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书上写了这样一个事例。一位女士从小爸妈不怎么管她,对她的学习情况还有其他任何事情都不关心,虽然她在学校的成绩还可以,但不管考得好与不好,她都没有与之分享的人。不管是喜悦还是压力,她都没有感觉,这让她有一种被父母抛弃的感觉。
她的同班同学拿着一张不及格的试卷吓得直哭,说不敢回家,害怕被爸爸打死。当她这么哭的时候,这位女士对她同学产生了强烈的嫉妒。她想,她至少是有人在乎的。至少家里还有人Care她成绩的,哪怕是挨揍,至少也是和家人有链接的。
这让我倒吸了一口凉气。原来,一个在家里被极度忽视的孩子,一个是在家里遭受暴力和严厉管控的孩子,她们都有各自的恐惧和创伤。自己没有得到过的,会羡慕得到的,哪怕这个“得到”好不到哪去。就算是伤害,也好过一点都没有。
这两种养育方式都走向了极端,全无或有毒。不适当的爱,都会造成伤害。
没得到过爱的滋养的孩子,她们或许一生都在寻找。寻找一个对她们来说,能感觉到温暖、舒适的有爱的人或环境。但是,很不幸的,在那种完全缺乏情感和关爱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她们对有爱的人,会感到很不适,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因为她们从不知道被爱呵护着是什么感觉。
爱,对她们来说很陌生,很不熟悉。所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她们寻找的人,往往又是和原生家庭中一样,对她们冷漠和忽视的人,这让她们感觉熟悉。不得不说,这是一件很悲伤的事。
所以说,幸运的人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而能有一个怎样的童年,孩子是没有选择权的,全看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有着怎样的父母,这根本就是玄学,孩子无法控制这些,只能听天由命。
我们无法选择出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无法选择父母,我们的童年也无法反抗和改变。唯有在长大成人后,我们能意识到这一点:以前,命运都不掌握在自己手上,没有反抗与保护自己的能力,但是,现在,我们可以做出选择,可以保护自己。
改变自己很难,改变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反应模式很难。但是,只要我们像愚公移山那样,一点点的、慢慢的,让自己的自动反应模式和信念朝着更灵活、让自己更接近幸福与快乐的那条道上走,我们也终将打破前半生的魔咒,让自己变得更完整、更强大起来。
只有自己将爱活出来,才会知道什么是爱,才能识别出爱,看见爱并得到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