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读完了,结尾如开头,这个叫做玛格丽特的妓女病死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6906151/b82648d50983c685.jpg)
小仲马有意从拍卖玛格丽特的遗物为开头,整个结构,非常有吸引力,最有吸引力的,应该是关于风俗的冲突吧。
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无论中国还是小仲马笔下的法国,都唾弃失足妇女,无论她们失足是被逼也好,是自甘堕落也罢。
关于有色眼镜,关于前科,这是不分国籍,不分种族,不分地域的,因循的规律是:偷盗者必将还会偷盗,有前科者必然还会再犯罪,一朝失足者,则在世人眼中永远失足。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是百年身。也就是说,再回首,只能是来世了。
茶花女正中了最后一条,小仲马貌似客观公正的记录,其实他心中是偏袒同情茶花女的。佛说,众生平等,回头是岸。很多时候,世俗舆论关闭了包容之门,向善之门,接纳之门,本欲洗心格面的,重又调头堕落。
关了门,关了别人,也关了自己。所以,小仲马才用“就在我刚才同意委身于另一个男子的时候,一想到用这个新的错误所赎回的东西时,我自豪得满脸生光。”来讽刺世俗的阿尔芒的父亲,一个自私的,固执的父亲。在世俗的风气中,这个父亲没有错。没有任何人有错。我们只是惋惜茶花女,心有千千结。
“有一些人前一天还灵魂空虚,在阴沉沉的病房里祈求早离人世,但在看到别人的幸福生活以后,居然产生了一种想继续活下去的希望。
希望病愈,只不过是一个梦想,我又躺下了,身上涂满了烫人的药膏,过去千金难卖的身躯,今天恐怕是一钱不值了。
我们一定是前世作孽过多,再不,就是来生将享尽荣华,所以上帝才会使我们这一生历经赎罪和磨练的煎熬。
公爵来探问我的病情,当他看到我苍白得这般模样的时候,两大颗泪珠从他眼中滴落下来,他一定是想到了他女儿的死才哭的,他就要看到她死第二次了。(公爵因茶花女长得像他死去的女儿,才包养了茶花女。)他伛偻着背,耷拉着脑袋,嘴唇下垂,目光暗淡,他衰朽的身躯背负着年老和痛苦这两重重负。他没有讲一句责备我的话,别人甚至说他在暗暗庆幸疾病对我的摧残呢。他似乎为他能站着觉得骄傲,而我年纪轻轻,已经被病痛压垮了。”
这是临死前的茶花女的日记节选,她设定的读者全部是她心心念念的阿尔芒,多少颠倒梦想,挂碍恐怖?
似乎临死的人总有诗意,在离世之时,总有那么多对身世的喟叹,感慨,林黛玉焚琴稿,严监生灭灯芯,茶花女写日记,曹孟德分香卖履……
临死前,他们肯定干了很多事,但唯有焚琴稿、灭灯芯、写日记,这些在生者看来多么微不足道的事情,才是临死者最挂念最在意的。
小仲马先生把这个可怜的,不幸的失足妇女对阿尔芒的爱——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用死来凸显。
神父总结,茶花女,她活着的时候是一个罪人,死时,却是一个基督徒。
很难想象,一个作家,不是对一个人,而是对一个社会进行谴责,谴责倡导回头是岸,但拒开方便之门的大众。
![](https://img.haomeiwen.com/i6906151/25c2fad0551c5ee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