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书评
作者:陈艳
是如何获知这本书的呢?我仔仔细细的想了好几遍,不是来自于谁的推荐,也不是从某本书中窥见的,然而我之所以能拿到这本书跟这两个原因也并非没有关系。
由于最近的阅读涉猎面有些广,因此总会遇到难读难懂的书籍,读起来也的确是一件比较头大的事。刚好前一阵的定向阅读中有一些内容是涉及到高效阅读的方法,头脑中对阅读的效率有了一些更高的要求。而且在近期的某一个课程中又接触到一本韩国作家的书,写的也是有关书籍阅读的内容,不过那本书主要目的是为了让读者通过阅读去践行来促使读者改变现状。基于近期这些因缘集合,在当当网的年中大促的时候,我刻意的检索了一下:阅读一本书,然后,它就出现了,简单看了一下目录,就快速下单,这就是我们之间相遇相识的历程。
《如何阅读一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第一版是由美国作家莫提默·J.艾德勒所著,艾德勒在他所就读的大学留校任教,而他除了任教以外还主编过《西方世界的经典》,并且在1974年担任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因此闻名于世。而我所阅读的这本书并不是1940年的第一版,而是由查尔斯·范多伦在1972年修编增写后的新的版本,所以,我手中的这本书应该是由两位“高杆”作家共同完成的一部关于阅读的经典书籍。
前面说到,看了一眼目录我就决定了购买,而为什么看了一眼目录就决定买了呢?因为这本书的目录清晰简洁,目标明确,一看就是作者在切实的传授方法。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阅读的层次。
在书本的开篇,作者首先表明了这本书是为了通过读书来增进理解能力的阅读者来写的书。很明确的表达了本书的写作目的:让阅读者能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步骤,真正的掌握所读书籍中的知识,达到提升自己能力的目的。作者说任何一种阅读活动都必须要有一种主动的活力,阅读越主动效果也就越好。阅读实际上就是学习,而学习的差异性则来自于阅读者是自我发现型还是指导型。阅读学习的这个过程,阅读者的思考方式也决定了阅读过程中是否有“老师”的出席。有的阅读者可能就是被动的“倾听”书中的知识,而有的阅读者则会产生疑问、思考、或者在意识中与作者的对谈。
阅读的层次,作者分了四个等级,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之所以把阅读分为不同的层次,而不是种类,原因是种类往往是不相同的,而层次则可以有兼容性,例如较高的层次可以包含较低层次的特性。因此,阅读的层次是渐进的。
读书基础阅读是第一层次的阅读,就像是初级或最基本的阅读。认字以后的初始阅读或者说小学生类型的阅读,一般都属于基础阅读。处于第一层次的阅读者,基本不会关心书中文字所描的真假或意义内涵等,他们关心的只是作者写某句话采用的文字或语言而已。很遗憾,市面上大部分的速度课程都是着眼于这个层次上的阅读。基础阅读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叫做阅读准备阶段,相当于幼稚园或学前班的阅读水平;第二个阶段的阅读者拥有了认字的技能,大约在小学一至二年级这个时候;第三个阶段相当于四年级以上了,阅读者具备读写能力,可以了解符号、理解一些插画、能自主填写一些表格问卷等等;第四个阶段应该是到初中毕业时的水平了,这时的阅读者已经可以很熟练的掌握基础阅读这一技能。
检视阅读是第二个层次的阅读,它的特点就是在强调时间。也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抓住一本书的重点。因此这个层次也被称为:略读或预读,但它并不是随意的,而是系统化的略读。这个层次从第一层次的“句子在说什么”上升到了“这本书在谈什么?”,虽然还是表象问题,但可以让阅读者看清一本书的架构或者包含部分。除非你已经很熟练的掌握了基础阅读,才可能进入到检视阅读这个层次。检视阅读一般分为两种:一、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二、粗浅的阅读。
作者对有系统的略读给阅读者提供了六种方法:
一、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看序。速度要快,特别注意一下副标题
二、研究目录页,对整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理解
三、如果书中有索引,要快速检阅一下
四、看一下书皮上出版者的介绍
五、根据对目录的印象,选几个根主题相关的篇章看一下
六、把书打开,随意翻翻,也可以连续读几页,不用太多,可以把最后两三页看一下
对于粗浅的阅读,就是把书从头至尾的读完一遍,即使遇到不懂的地方也不要停下查询活着思索,只注意能理解的部分就好。
总之,检视阅读是一种在有限的时间中,充分了解一本书的高效阅读方法,特别要强调的就是需要阅读者快速的阅读,杜绝逗留或者倒退。
快读书不求甚解第三个层次就上升到了分析阅读。分析阅读要比前两个层次更复杂,更系统化,因此阅读者要采用这个层次的阅读法时,会相当吃力。分析阅读是一种相当于全盘、完整、优质的阅读。一个分析型的阅读者,会对自己所读的书,提出很多有系统的问题。直到这本书中的知识内容被他消化吸收,成为他自己的为止。分析阅读要擅长于寻求理解。
对于分析型层次的阅读者,他们拿到一本书的第一步就会先去对书籍做分类,并思索可以在书中学到哪些知识;接着他们会了解书中的结构与规划、叙述书中内容与大意、探寻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达到透视一本书的阅读目标;第三步阅读者会找出与作者共通的词义,找出关键词、专业用语、特殊词汇等,通过句子、论述、解答等内容去判断作者的主旨;第四步就到了对书籍的评断阶段,想要公正的评断一本书,阅读者要保持一份受教的心态,这是一种美德,暂缓评论的重要性避免争抢好辩,在判断作者的论点时,不能从单一的某个偏见去出发,而是要看到作者论述的完整性。
分析阅读这个技巧更适用于单一的作品阅读。
主题阅读~最终目标最高层次的阅读被作者放在了第四层,也就是主题阅读。
在主题阅读中,检视阅读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这也就是阅读层次技巧的向下兼容性。
作者针对主题阅读给出了五个步骤:
步骤一:找到相关章节,也就是你关心的主题,只有这个主题才是重点,而不是你所阅读的书。
步骤二: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主题阅读中的共识要有阅读者来建立,并带引着各种书籍的作者们与之达成共识,而不是阅读者跟着作者们走。
步骤三:厘清问题。阅读者要组织词汇,建立起一组不偏不倚的主旨。
步骤四:界定议题。在遇到不同作者对某一主题给出不同观点时,就会出现争议,阅读者要厘清争议,进入第五步。
步骤五:分析讨论。阅读者把这些问题仔细的整理出来,便于说明主题本身与讨论内容之间的关系。这一步可以让阅读者找到真相—接受真相—也让别人接受。
通过对阅读层次的了解,我们可以结合自身的阅读习惯与方式去做对应。当然,一个好的阅读者往往都是一个主动的阅读者,本书的作者也对“主动阅读”和“如何让一本书真的属于自己”给出了很好的建议,以后有机会,我会继续追加这个部分的书评!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多角度教会我们高效阅读的方法类书籍,在第三篇中作者给出的真对不同读物的阅读方法,也是很非常实用的,推荐大家去有针对型的读一下。例如你平常爱看什么类型的书籍,就去找相关主题深入去阅读一下,相信会有很棒的收获!
愿你能有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