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做孩子的观察者-364

做孩子的观察者-364

作者: 唐铭含 | 来源:发表于2019-06-14 22:04 被阅读0次
    中国式家长,似乎特别不能忍受孩子的不听话和退步,不听话这种小到儿时的琐碎事项,大到成年后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伴侣和行业工作,父母在自己的认知框架中,总认为自己的经验认知是最正确的、最安全的、最保险的,“我是为了你好”,这一句自欺欺人的话,掩盖了其中多少控制欲。

    以及到现在还有很多市场的棍棒教育,依旧有一大批群体认可“棍棒底下出孝子”,何谓孝子?好像儒家传统中,有一种人一直备受推崇,这种人不论如何出色,是高官还是商贾,甚至是皇帝,一句“不孝”便要战战兢兢的对父母、祖辈下跪,接受宗族的、道德的审判与惩罚。还有“丁忧”的制度,强迫停下自己的事业,去守孝多年。这种推崇,维护的是一种只要是老子,就是对的,不问道理,也不管子辈的情绪,似乎在父母面前,子辈就不该有情绪,特别是反对的情绪和意见,只有无条件的维护与遵从。

    今天看到两段话,深以为然。“父母常常把孩子当做发泄自己的压力、痛苦和挫败感的对象。这当中,下意识的惩罚比有意识的惩罚严厉,比如棍棒教育,更为常见。在家庭中,公开对儿童进行体罚的现象虽然也时而发生,然而更为普遍存在的应该说是心里暴力。一般情况下,心里暴力的后果在所谓’有教养’的家庭中更显严重,因为与棍棒教育的家庭相比,这些孩子更难识别自己童年的不幸,更少机会看到父母的真面目。”

    “此外,还有一系列压抑情感的准则:克己、自控、勇敢、坚毅,绝对服从权威,永不反抗。这就是每个孩子必备的美德。”

    “事实证明,此类教育模式造就了一大批面无血色、战战兢兢的下一代。什么喧嚣、叫嚷和洗脑,都被斥责为没教养,惹人生厌。哭泣会被耻笑和阻止,或通过搪塞的安慰来平息。为了阻止孩子表达情感,更是常常借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更为可笑的是,无论孩子痛苦还是哭泣,大人通常都会塞过去一颗糖豆来息事宁人。这其中的根本问题是,父母不敢也不会应对孩子的情感,面对孩子的正常表达会产生莫名其妙的张皇失措。还有较为奇怪的是,孩子在欢乐和喜悦时也会受到父母的压抑暗示,好像大人疲惫不堪、筋疲力尽时孩子就无权愉悦;好像大人理不该拿时间去陪同孩子娱乐。”

    我们,似乎集体无意识中依旧将自己的孩子视作自己的所有物,要求自己具有绝对的权威,期望孩子按照自己设想的美好道路来发展。为什么每个人都自信满满,认为自己规划的路线一定是最适合自己家娃儿的?也没见着几位家长按照自己为孩子规划的路线先让自己自律起来,成为一个人见人爱的有教养的社会有用的螺丝钉。多提醒自己,孩子有孩子的生长曲线,自己尽可能成为观察者,而非直接参与,或许会看见不一样的世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做孩子的观察者-36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cvm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