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心理学
记得10多年前上大学时,心理学课程老师讲到什么是“心理学”时几乎都会举一个例子:“很多人认为,学了心理学是不是看我一眼就知道我在想什么?”无论是基础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神经心理学的老师都会用到这个案例。似乎学心理学、做心理学的人都会被问这个经典的问题,“心理学”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10多年后提到“心理学”,很多朋友还是会问我:“你学心理学,不是看一眼就能看穿我在想什么?”
在大众的眼里“心理学”似乎就是“读心术”,在大众的眼里心理学是神秘的!
然而,就是这门“神秘"的学科,在每一个人身上都有需要!每一秒,人都在进行心理活动,可以说只要人活着就有心理活动的发生。正是因为心理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所以普及心理学能让更多的人受益。
心理学是伪科学吗?
推广普及心理学,体验是最有效的策略。
曾经一个朋友和我交流说:他认为心理学是一门伪科学。尽管不认同,但当时没有辩驳。因为最难做的就是用说服去改变别人的观点。然而,今天他成为了想要学习心理学的一员。从不认同到认同心理学,这也是一个心理的变化。
这个过程是怎么发生的呢?
近几年来,在教师培训中,我们推出了多期体验式的心理培训课程,在团辅、体验的过程中朋友自己也感受到了心理学的力量。
老师也是人,在工作生活中难免有压力,为此学校专门开辟了教师心理支援一对一咨询服务,朋友也是其中之一。
除了专门的心理培训课程,正面管教、情绪管理、行为分析、积极行为支持等专业课程其背后也有强大的心理学理论作支撑。
正是这一次次的体验,朋友在其中受益,感受到了心理学的魅力,从怀疑到认同。
随处可见心理学
1.心理学与家庭教育
多年来“唯分数”的评价标准,剥夺了多少孩子发展运动、艺术、解决问题、抗压能力。一个个触摸惊心的案例让人不得不反思是什么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用什么可以让孩子们从今天开始能身心健康地成长?
相信很多人关注过北大女生包丽(化名)被男友牟某精神控制的事件。包丽最后因受不了男友的精神控制,在2019年10月9日自杀,脑死亡。2020年4月11日,去世。去世前其男友要求拍裸照、先怀孕再流产并留下病历、做绝育手术等等,对其使用侮辱性语言。她向男友提出分手,被牟某多次用自杀威胁。俩人都是花一样的年纪、名校,是多少人眼中的天之骄子,本该有闪耀的人生,最终却以悲剧收场。
在这起悲剧中,比较让人疑惑的是是什么让男生如此变态,又是什么让一个北大的天之娇女被“精神控制”,最终选择用死亡结束一切?具体发生了什么,旁观者们不清楚,然而,案例中的两人都存在严重心理问题这是实锤的;“分数不等于成功”也是血淋淋的家庭教育启示。如若包丽心理资本足够强大,又当如何呢?如果俩人心理健康,那么这段恋情或许会成就一段佳话?
这样的案例时有发生,一个一个案例的背后是一个个或受伤、或破碎的家庭,一个个的案例背后也是一此次失败的家庭教育。
试想一个母亲如果懂得发展心理学,那么她会在育儿的过程中去关注孩子的成长里程碑,在适当的阶段进行适当的引导;如果她有更多的了解,那么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她会去探寻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孩子行为的意义,当她看到行为的背后,她便不会“一杆子打死”,她会理解孩子,用合理的方式去教育引导孩子。
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根基、也是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家庭教育是良好的那么孩子的心理健康还会是问题吗?
在学习家庭教育相关理论、技能时,你会发现很多理论、技术背后做支撑的理论便是心理学,由此,心理学至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2.心理学与学校教育
前段时间复课前的教育干部大会上,局长提到要重视区域内学校的心理工作,他说他听到了许多触目惊心的案例!
2019年10月24日,眉山的黄老师,在教室被15岁的学生用板砖拍打头部,导致其于2020年2月18日去世。是有多么大的仇恨,才会在小小年纪下如此狠手?据新闻报道,打人的学生之所以心生不满,只是因为他在校园内违规骑自行车载人,被黄老师批评教育。那么,是什么让15岁的孩子变成了杀人凶手?
案例让人触目惊心,不得不让人反思:教育真的达到育的目的了么?
这名杀师的学生确实应该付出应有的代价,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大背景下,我们不得不反思:“作为老师只是因为“批评”便招来杀身之祸,是否可以换一种方式来引导学生,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呢?”
除了老师的教育方式,学生杀师的背后隐藏着哪些需要关注的信息:他的成长环境是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发生了什么?杀师举动背后的心理活动是什么样的呢?
无论是老师换种方式,还是了解杀师行为背后的原因,无一不用到心理学知识。
“老师被捆住了手脚”的现象随处可见,当下的孩子老师批评一句便要跳楼,作为老师不得不感慨教育难做、老师是高风险职业!感慨的同时是否也该意识到,当前社会环境、家庭环境都变化了,孩子的心理也发生了变化,“黄金条子出好人”不再是当下教育的手段。
学习心理学,在教育的过程中运用心理学,或许是解决“师生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
3.心理学与社会
疫情管控期间,很多人在家待不住、外出不带口罩、不配合等现象时有发生,大家看到这些人时通常会指责他们不负责任、自私。因此,也导致了多起业主与保安的、顾客与商场、群众与工作人员的冲突。
试想,当人们都了解一点心理学,那么便会知道这些人行为的意义,他们不过是焦虑情绪无处宣泄、无法排解。如果工作人员懂心理学,用同理心去沟通、聆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否会更加和谐,管控工作是不是也会更加出色呢?
小结
综上所述,心理学和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学习、了解心理学可以让更多的人受益,这是毋庸置疑的。
如何让更多的人因心理学而受益呢?首先,做一名心理学学习者,从自己开始做一个懂心理学,能用心理学解决自己、家人、他人问题的人;其次,做一名心理学分享者,科普心理学知识、分享心理学小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心理学;最后,做一名心理学践行者,在工作和生活中巧用心理学,用自己的能量激发他人的能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