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对夏天的记忆是,四五十人的教室,老式电风扇悬挂在上方飞速旋转,总感觉下一刻连接处就会断开直接掉落。即使非常燥热,仍然穿着宽大的校服外套趴在课桌上睡觉,偶然会有一丝热风从窗外吹到身上,热醒后把黏腻在脸上的头发拨开,看到黑板上写着置换反应。有时在家睡午觉忘记关窗,被高温烘醒的时候,以为自己还在那个教室,从未离开。
时长怀疑自己没有过大学生活,四年白驹过隙,我的回忆却总停留在高中时期,也可能是因为没有留下什么美好回忆的原因吧,不愿提起。
想起大学毕业时和好友在高中对面的烧烤摊吃宵夜,被老板认为是高考结束在庆祝,我们三人表面谦虚说都长得很老了,内心却窃喜还可装嫩,不过现在完全不行了,顶着快耷拉到下巴上的黑眼圈走路上被小朋友叫阿姨我已坦然接受。
时间在我的脸上不断快进,在心里却按下了暂停键。
人常说越在乎什么,往往越容易失去什么。追逐功名利禄,反而容易深陷泥潭,偶然狠下心踩着尸骨前进,一个不小心,摔惨了;渴望关系稳定,却被牵制其中,越想稳固的牢靠的总易松散飘零,“想得却不可得,你奈人生何”。

很长时间我劝诫自己要做一个情绪淡薄的人,戒掉得失心和嫉妒心,减淡外化表现,努力呈现出“佛性”,为此还定下了处事基调,即人来我退。你进三尺我退一丈,你退一丈我还退三丈,什么迎来送往,我只送不迎。然而这幅“软弱”的行事作风与我多年来的诉求和处事方式完全背道而驰,因此,在很多时候这两种想法在火拼在争吵,势要斗个高低。
我希望的佛是善意,大度,宽容,心底的体谅和质朴的爱,而我的佛身陷修罗道,在身体里想要挣扎而出。
前几天有个朋友跟我讲,跟喜欢的男生没结果,进一步没方向,退一步又舍不得,不如放弃算了。讲真,从四月底听到现在,经历过数次充满了仪式感的告别,包含了“今后不要联系了”“就这样吧”,他们之间直到现在还是拖泥带水。之前总劝她话不要说得太绝,任何关系都有回转的可能,没想到的是话说死了关系还没断,大概两人都恋恋不舍吧。
女生告别小作文都有固定格式的,首先陈述自己的付出和深情,中间夹杂着抒情,其中不乏“爱”和“喜欢”,更多的是“为了你”这样的字眼,最后通常以决绝的词汇作为收尾,这样一通标准格式下来,自己看完可能得用五张纸巾擦拭脸上的泪水,对方那边只想下拉回个已阅,甚至是根本不看。
有时我在想,付出真的是感情里力证爱之深最中统的评判标准?可比付出这件事永无止境的呀,这是在比财力体力和狠劲,是一场没有尽头的角逐,生怕自己连血骨之躯都不能付出了去。
与人相处,任何一种关系的相处我认为都要有一份恰到好处的力道,淡薄一点会自在很多。这句话我放在心中以自勉。
夏天真好,能包容一切胡思乱想和期待。
也是所有大鸣大放的欢愉和浪漫的发源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