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存在主义思想花絮
作者以自己哲学专业的视角将存在主义经典著作内容做了系统性的全面阐述,书中触动我的存在主义思想不胜枚举,在此按章节摘录花絮如下。
第一章 先生,太可怕了,存在主义(萨特思想摘录)
1、萨特写作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一个十分宏大的主题:获得自由意味着什么。自由,在萨特看来,位于人类所有经验的中心,正是这一点,才把人类与其他事物区分开来。其他事物只能在某处待着,听凭摆布。
萨特相信,就连人之外的动物,大多数时候也只是在听从塑造了它们那个物种的本能和习性行事。但作为一个人,我根本没有预先被决定的本性。我的本性,要通过我选择去做什么来创造。
当然,我可能会被我的生物性影响,或者被我所处的文化和个人背景等方面影响,但这些并不能合成一张用来制造我的完整蓝图。我总是先我自己一步,边前行,边构筑自身。
萨特把这个原则变成了一句三个单词的口号:“存在先于本质。”
在他看来,这个信条便足以概括存在主义。大概来讲,它的意思就是,发现自己被抛入世界中后,我会持续创造我自己的定义,或本性,或本质,但其他客体或生命却不会这样。你可能认为你可以用一些标签定义我,但你错了,因为我始终会是一件正在加工的作品。我不断地通过行动创造自身,这一点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我的人类境遇之中,以至于在萨特看来,它本身就是人类境遇,从有第一缕意识那一刻开始,直到死亡将其抹去为止。
我是我自己的自由:不多,也不少。
2、也许你认为自己受着道德规范的指引,或者以特定的方式行事,乃是源于你的心理状态或过往经历,或是因为你周围发生的那些事。这些因素确实会有一定影响,但把它们全加在一起,也仅仅相当于你必须要做出行动的那个“境遇”。而就算这种境遇难以忍受——也许你正面临处决,或是被囚禁在盖世太保的监狱里,或是即将坠落悬崖——你也仍然可以自由地在心中和行动上决定如何去看待它。从你现在所处的地方开始,你进行选择。而在选择中,你便选择了你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你应当做出选择,就仿佛代表全人类一样,担起人类如何行事的全部责任重担。如果你为了逃避责任,便自欺欺人地认为自己是环境或者什么糟糕建议的受害者,那你便没有达到人类生命的要求,而是选择了一种虚假的存在,脱离了你自己的“真实性”。
3、萨特的存在主义暗示的是,只要你一直努力,那就有可能获得真实与自由。这有多令人激动,也就有多令人惧怕,而且二者的原因还都一样。正如萨特在演讲结束后不久的一次采访中总结的那样:没有任何划定的道路来引导人去救赎自己,他必须创造自己的道路。但是,创造道路,他便拥有了自由与责任,失去了推脱的借口,而所有希望都存在于他本身之中。
4、萨特一辈子都坚持认为,真正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未来。一个人必须不断前行,创造还未发生的事:走到世界中,行动起来,然后去影响它。
5、人的存在,就意味着不断地行动,直到无事可做的那一天——但只要你还在喘气,这一天就不太可能到来。对于波伏娃和萨特来说,这是战争年代给他们上的最重要一课:生活的艺术,在于把事情做成。
6、究竟什么是存在主义?
1)存在主义者关心的是个人,是具体的人类存在。
2)他们认为,人类存在不同于其他事物的存在类型。其他实体是什么就是什么,但作为人,我在每一刻,都可以选择我想让自己成为的样子。我是自由的——因此,我对我所做的每件事,都负有责任,这一令人眩晕的事实会导致一种焦虑,而这种焦虑与人类存在本身密不可分。
但另一方面,我只有在境遇中才是自由的,这个境遇包括了我的生理和心理因素,也包括我被抛入的世界中那些物质、历史和社会变量。
3)尽管存在各种限制,我总是想要更多:我热忱地参与着各种个人计划。因而,人类存在是模糊的:既被局限在边界之内,同时又超越了物质世界,令人兴奋。
4)一位从现象学角度来看待这一境况的存在主义者,不会提出简单的处理原则,而会专注于描述生活经验本身的样子。 通过充分地描述经验,他或她希望能理解这种存在,唤醒我们去过更真实的生活。
第二章 回到事物本身(胡塞尔思想摘录)
1、那么,到底什么是现象学呢?本质上来讲,它是一种方法,而非一套理论, 其基本方法可以用两个词的命令来表达: 描述现象。
定义的第一部分直观明了: 现象学家的工作是去描述。它意味着去除使人分心的事、旧习惯、思想中的陈词滥调以及预设和固有观念,从而使我们的注意力回到他所说的“事物本身”上。我们必须睁大眼睛盯住它们,并依照它们显现时的样子,而不是依照我们认为它们应该是的样子,来准确地记录它们。
这些我们如此仔细描述的事物被称作现象一一定义里的第二个要素。对现象学家来说,现象这个词有着一个特定的含义: 它指的是任一普通事物或客体或事件,按照它向我的经验呈现的自身的样子,而不是依照在现实中可能是或可能不是的样子。
我们用一杯咖啡来举例吧。那么,什么是一杯咖啡?我可以根据它的化学成分 和咖啡树的植物学来定义它,并补充一份总结……我可以用这些事实写满一部百科全书,但我仍然说不出面前这杯特定的咖啡是什么。要是换个方向,如果我采取另一种方式,描绘出一系列纯粹个人和感性的联想一一就像马塞尔·普鲁斯特所做的那样一一也同样无法让我把这杯咖啡理解成一种直接感知的现象。 相反,这杯咖啡是一抹浓郁的香气,闻起来既朴实又芬芳;是从咖啡表面升起的一缕旋曲热汽的缓慢运动。当我把咖啡送到嘴边,它是一股平稳流转的液体和抓在手里那个厚厚杯壁内的重量……这承诺,这些预期感受,这气味、色泽与味道皆是这杯作为现象的咖啡的一部分。它们都是通过被体验而出现的。如果我把这些当作是纯粹的“主观”元素,为了让我的咖啡变得“客观”而将之剥离,那么我会发现我这杯咖啡,作为一种现象便空空如也。
胡塞尔因此说道,为了从现象学角度描述一杯咖啡,我必须搁置抽象的假设和任何干扰性的情绪联想。然后,我就可以专注于我面前这深色、芬芳、浓郁的现象。这种把推测的附加物“搁置”或“括除在外”,胡塞尔称之为悬搁判断,有时候还称其为一种现象学“还原”: 去掉对咖啡“究竟”是什么的额外推理,好让留给我们的只有强烈和直接的味道一一现象。
结果就是一次大解放。现象学能让我不受束缚地把我所感受的咖啡,作为一个严肃的研究主题来讨论。同样,它也能让我不受束缚地讨论许多领域。
第三章 来自梅斯基尔希的魔法师(海德格尔早期思想摘录)
1、海德格尔举了一个把一切都归在一起的例子。我出去散步,发现岸边有一条小船。对我来说,那条船有什么样的存在?它不可能“仅仅”是一个对象,是供我从某个抽象的观察角度去沉思的“船这物”。相反,我遇见的这条船,可以是(1)潜在的有用事物,处在(2)一个有一系列这种事物的世界中,即便对我没用,也(3)处在一种这条船显然对别人有用的情境中。这条船一下子同时点亮了功用性、世界和共在。如果我想把它仅仅视为“对象”,也可以,但这样就破坏了日常存在。
2、起初,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构建了一个浑然一体的世界,在里面,欢乐的击锤人在共有的共在中与同伴交流,同时对存在有一种模糊的原初理解,不过,他们从未停下来仔细思考它到底是什么。我正敲钉着橱柜,几乎根本不会注意到锤子,只是看到钉子被一点点敲进去以及我的总体工程。
但有时候会出错。钉子弯折了,或者锤子头从柄上飞了出去。曾经的“当下上手状态”翻转为现在的“现成在手状态”:被怒目而视的无用对象。海德格尔总结了这种更改后的状态:存在仅仅是现成在手状态而不再是当下上手状态。这个世界不再是一台运作平稳的机器,而是变成了一堆拒绝合作的顽固事物,而我处在中间,不知所措、迷失方向。这样的小事件,通常不会导致我们整个宇宙的坍塌。在跳过一个节拍之后,联系会被重新扭在一起,而我们继续前行。但有时候,会发生一种更全面的失败,很有可能变成我质疑自己整个职业生涯和人生道路的催化剂。在海德格尔看来,这是一个日常在世存在崩溃的极端例子,这样的崩溃会让一切都看起来变得突兀、脱节,无法再像平常那样漫不经心地漠视它们。
第四章 常人,呼唤(海德格尔思想摘录)
1、这一时期,几乎没有人会为举起胳膊这种小事而冒生命危险——但人们那种抵抗的能力,正是这样被一点点侵蚀掉的,最终,人们的责任心与正直感也会随之消失。
2、《存在与时间》中至少包含了一个本应被用来对抗极权主义的伟大观念。海德格尔写道,此在容易被一种叫das Man——“常人”(the They)——的东西所摆布,这是一种非个人的实体,会夺走我们为自己而思考的自由。因此,想要真实地活着,就要抵抗或战胜这种影响。但这并不容易,因为das Man 非常模糊不清。事实上,在海德格尔看来,das Man 就是我。它无所不在而又无处寻觅;它不是确切的事物,但我们每个人都是它。和存在一样,它随处可见,以至于到了视而不见的程度。可如果我稍不留心,das Man 就会取代我,替我做那些本该由我自己来做的重大决定。它会耗尽我的责任或“答复”(answerability)。或者用阿伦特的说法,让我们陷入平庸,不再思考。
如果我想要对抗das Man,必须要答复我的“良心的呼唤”。这个呼唤,不像传统基督教的定义所认为的那样来自上帝,而是来自一个真正存在主义的源头:我自己的真实自我。不过,这个声音是我不认得,也可能没听过的声音,因为它不是我习惯的“常人自我”(they-self)的声音,而是我平常声音的一种异化或离奇的版本。我对我的“常人自我”很熟悉,但对我未异化的声音并不熟悉——所以,怪事出现了,我的真实声音反倒听上去是最陌生的。我也许听不到它,抑或听到了,但不知道那是我在呼唤。
第六章 我不想吃了我的手稿(摘录)
对于一位具有个人主义倾向的年轻存在主义者来说,战争是终极的冒犯。战争,就像从桌子上扫落玩具一样,威胁着要清除所有个人的想法和关怀。英国超现实主义诗人大卫·盖斯科因,当时正担惊受怕地生活在巴黎,他在那一周的日记中写道:“战争最可恨之处在于,它让个体变得毫无意义。”
第八章 破坏(海德格尔后期思想摘录)
1、海德格尔转向的过程中,还反思了历史发展和他所谓的谋制或技术的兴起,也就是与过去的传统相比,那些对待存在的现代行为方式。他这里的谋制,指的是所有东西都被制造得像机器一样,即工厂自动化、环境开发、现代管理和现代战争中体现出的态度。秉承着这种态度,我们开始肆无忌惮地挑战地球,让地球乖乖教出我们想要从它那儿得到的东西,而不是像农民或工匠那 样,耐心地把东西雕琢或哄诱出来。我们欺压万物,逼着它们交出东西。更过分的是,我们很少会立即把所攫取的东西一下子用光,而是将它转换成一种抽象的能量形式,储存在发电机或仓库里。
这一过程甚至威胁到了意向性的基本结构:心灵伸向作为其对象的事物的方式。海德格尔说,当某个东西处于“随时待命”或“准备就绪”的状态时,它便失去了成为一个合适对象的能力。它不再区别于我们,也无法抵抗我们。如果我们独自“处于无对象性之中”,那么我们自己将会丧失我们的结构——我们也将被一种“准备就绪”的存在模式吞没。我们甚至会吞噬自己。海德格尔引用了“人力资源”一词,来作为这种危险的证据。
2、“泰然任之”是海德格尔后期最重要的概念一直,指的是用不插手的方式来关注事物。它不仅仅是指默然转身离开,让世界自生自灭,而是我们必须转向事物,但要以一种不会“迫使”它们的方式。相反,我们要允许每个存在都“依赖于其自身的存在”。
3、让事物不再隐藏自身,是人做的事:这是我们独特的贡献。我们是一片“林中空地”,是“疏朗处”,是一块敞开、亮堂的林中空地,存在者在这儿可以像树林里的小鹿一样,腼腆地站出来(笔者备注:这一句太有画面感了)。虽然把林中空地等同于人类意识有些过于简单化,但差不多是这个意思。我们通过意识到它们,来帮助事物出现在亮光之下,而且我们是以诗意的方式意识到了它们,也就是说,我们是带着尊重去关注它们,允许它们展现自己本来的面貌,而不是屈从于我们的意志。
第十章 跳舞的哲学家(梅洛-庞蒂思想摘录)
1、梅洛-庞蒂说,我们的存在中那些限制我们的方面,同样也让我们与世界产生了联系,给予了我们行动和感知的机会。它们使我们成为我们之所是。他冷静地看到,只有通过与世界妥协,我们才能存在——而这可以接受。关键在于,不要与之抗争,或者夸大它的意义,而是要真正观察和理解这种妥协如何进行。
2、他自己的学术生涯,就是妥协艺术的一个研究个案,巧妙地在两个通常被认为互为敌手的学科——心理学和哲学——之间达到了平衡。 (笔者备注:我很好奇为什么两者互为敌手。)
3、这种解释和预期世界的技能,我们必须从小通过学习才能掌握。所以,他认为,儿童心理学对哲学而言至关重要。这是一个非凡的洞见。之前的哲学家,除了卢梭外,很少会有人把童年当回事儿。在他看来,如果我们不在一定程度上把自己看作大孩子,就无法理解我们的经验。
4、 梅洛-庞蒂认为哲学家的任务是遵循现象学的第一命令:回到事物本身,去描述它们。这样的哲学,可以被视为一种艺术形式,借此能做到梅洛-庞蒂认为画家塞尚通过描绘日常物品和场景完成的事,即拿起世界,把它变成新的后,再放回去,而它除了被观察过之外,几乎毫无变化。
5、在梅洛-庞蒂看来,意识永远都不会像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提出的那样,是一个与存在完全分离的“虚无”。他甚至也不同意海德格尔的观点,将其视作一块“林中空地”。为了描述他自己如何看待意识,梅洛-庞蒂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比喻:意识就像世界中的一处“折叠”(fold),就好像有人弄皱一块布,做了一个小巢或小洞。它这样保持一阵子后,最终会被展开并捋平。
第十一章 像这样交叉(萨特思想摘录)
正如克尔凯郭尔所言: 正如哲学家所言,生活只能倒着被理解,这完全正确。但他们忘记了另一个命题,那就是生活必须正着被经历。如果好好思考一下这个命题,你就会意识到一个越来越明显的事实:我们永远都不可能真正地及时理解生活,因为在任何一个特定时刻,我们根本无法找到必要的参考系来理解它。
第十三章 一旦品尝了现象学(波伏娃思想摘录)
在波伏娃自传的第三卷《时势的力量》中一段反思死亡、生命和失去的文字,这样写着:“我悲伤地想到了所有我读过的书,所有我看过的地方,所有我积累的知识,而以后都不会再有了。所有的音乐,所有的绘画,所有的文化,那么多的地方:突然间便烟消云散了。这些东西,它们不能酿出蜂蜜来,也不能给任何人提供营养。如果我的书还有人读,读者顶多会想:她见识过的还真不少啊!但是,这些事物的独特总和,我的人生经历及其全部的有序与无序——京剧、韦尔瓦竞技场、巴伊亚的坎东伯雷舞、瓦德的沙丘、瓦班西亚大道、普罗旺斯的黎明、梯林斯、卡斯特罗对着五十万古巴人讲话、云海上硫磺色的天空、紫色的冬青、列宁格勒的白夜、解放的钟声、比雷埃夫斯港上空的橙月亮、沙漠里升起的红太阳、托切罗岛、罗马、我谈过的所有事情、我还没说的那些事情——再也没有什么地方可以让它们重生了。”
第十四章 无法估量的繁盛(摘录)
这就是为什么在所有存在主义作品中,我最不可能厌倦的就是波伏娃的自传,因为它描绘了人类的复杂性和这个世界不断变化的实质,让我们了解了存在主义咖啡馆的全部愤怒和活力,以及“云海上硫磺色的天空、紫色的冬青、列宁格勒的白夜,解放的钟声、比雷埃夫斯港上空的橙月亮、沙漠里升起的红太阳”——还有生命中其余那些美轮美奂、如磷光一般闪耀的繁盛,只要我们有幸能够体验它,它就会继续向人类展示自身。
(全文完)
附:下图是我于2015年9月拍摄的巴黎圣母院,2019年它被火焰吞噬,但只要我们有幸能够体验它,它就会继续向人类展示自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