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恰好活在纳粹时期,会抗争还是屈服?
光是这个念想,就令我胆寒。
其实当时的德国,就像温水煮青蛙,等你发现该逃跑时,已经来不及。
一开始像品咖啡,我只是好奇,哲学?听起来还不错,看看呗。
第一章莎拉讲的萨特和波伏娃,波伏娃的第二性我很喜欢,这章节里有她俩的一些趣事,看的还挺带劲儿,虽然不理解为啥大众如此崇拜萨特,不过,存在主义倡导的回归现象本质,挺好的,有点像小马过河的深度解读,而且,仔细一琢磨,生活里处处都有哲学 ,只不过,咱老百姓忙着过日子,没有坐下来啥也不干,思考思考。
有点想笑,想起一个梗,以前高中,一男同学,坐那托腮深思状,别人问他,你干嘛呢?此男慢吞吞说‘我在思考谁放的屁这么臭?’当时就觉着这人太逗,现在想想,有点哲学家潜力哎。
好吧,我承认,作为一个普通俗人,我在看第二章胡赛尔的章节或者第三章海德格尔时,常常在心里说,靠,这也行?这就是哲学?
难道哲学就是形而上?就是吃饱了撑着没事研究咖啡、锤子?然后把这些日常普通的现象、道理玩成诸如你是谁,谁是你之类的文字游戏?
最后把自己和大众彻底绕晕,进入虚无?
我没有答案。你呢?
不过,看到62页,第二章,有一段关于现象学使医生重视患者的感受,从而更好治疗的例证,是神经科学家奥利弗亲身经历,我好像有一点理解了。
可能歪楼了,我印象深的是这里“当登山客与滑雪者去山里度假--这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一种时尚的消遣方式”,第一个冒出我脑子的是,好酷,好有钱啊(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哈),这不能怪我,当时咱中国人民活在外辱、内战的社会,缺吃少穿,提着脑袋过日子呀,难道这就是哲学在西方发展的如火如荼的原因,经济发展的好?
跑偏了,再跑回来。我觉着哲学家好像都是孤独的,最起码,不怕孤独。那么多的人生现象需要思考啊,只有独处才能凝聚思索吧。莎拉在65页也是这么写的“来试试吧,如果你试着呆坐两分钟,什么都不去想,就可以多少了解为什么意向性对人的存在来说是如此根本了”。
看吧,有点像现在流行的冥想。你是不是也觉得,自己也可以成为哲学家?那谁,就坐在菩提树下坐化的佛祖,说不定也是哲学家。
我喜欢作者莎拉的文笔,优美生动,妙趣横生,这么高深晦涩的哲学,被莎拉讲的有趣极了,莎拉自己也是受到萨特影响,学了哲学专业,我羡慕她的是,她做了伦敦图书馆管理员十年,这得看多少本书啊!
莎拉对哲学着迷始于萨特的一本书,《恶心》,一部有关个人异化和存在之谜的小说,我没有看过,被莎拉种草,收了,以后买点萨特的书看看。(感觉我可能完全看不懂)。
回到一开始那个问题,为什么大多数人选择了屈从纳粹统治,我认为,一方面是这种变态的统治是一点点升级它变态级别的;另一个就是从众心理,先是行纳粹礼,很多小事,你觉得和生命威胁比不重要,结果量变引起质变,大家都屈从于习惯性的服从。
说了这么多,其实,哲学真的挺重要的,它是一种精神探索,应该是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上。
哲学家也有可笑或疯狂或愚蠢或虚伪的存在,但是他们探索的精神很宝贵,尤其是哲学号召“做真实的你自己”,“向死而在”,以及“别用聪明形容一个人,要用自由或不自由”,真酷,这么久以来,对人类的自由和解放太有帮助了,知道今天,还有其非凡的意义。
为哲学干杯。
存在主义咖啡馆 存在主义咖啡馆存在主义咖啡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