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黑塞何许人也?
黑塞,一位孤独,漂泊,隐逸的诗人,一个精神归乡的追求者,一个浪漫主义骑士。像一个神明在人间,诺贝尔文学奖让他声名大噪,通过声名的放大也能够让千千万万迷途颓废的人在阅读他的文字中,走出迷茫,走向自我的追寻之路。
《悉达多》是黑塞的一部灵思之作。读悉达多,不仅仅是悉达多,阅读所有人类语言文字,我们都是想要从中获取信息,一种自己急缺的信息,这种传达能够让我们解决自己现有的疑惑,所以不拘于读什么,而看自己是否能够解决自己的疑惑。
有些困扰,甚至于自己都不能通晓其姓名,因此更不要提如何解决了。只是任由它控制着,自己痛苦着,人虽然意识未必通达,但当你一直痛苦着,不断思索着,潜意识会接受到更多你未意识到的信息,也将你引向困难的解决。
体悟亲历悉达多身上有黑塞的影子,传教士的父亲,印度出生的母亲,西方血统的黑塞收到东方文明的熏陶,让他对人类归乡的探寻以及心灵的和谐与统一上尤其着迷。借佛门领袖,流浪者悉达多的经历,黑塞想要告诉读者,又或者读者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自他山之玉,获得攻石之器。
2. 悉达多的自我探寻之路
出身不凡,天子聪颖是他的人生起点。
婆罗门之子的悉达多,本可以继续父亲的祭司之路,在清洁和献祭自己中度过安然富足的一生,而聪慧过人的他却并没有就此获得心灵的安宁,他在平静的献祭生活中内心躁动不安,内心深处的自我在向他发出呐喊。
当他看到身上仿佛有自我的苦行僧,便毅然决然的离开父母,踏上了潜心修行之路,在沙门的修行中,他摒弃自我,进入到非我中,但是这未尝不是一种对自我的逃避?为何不直面自我?于是果断离开,继续追寻。
掌握圣书与世间知识道理的同时,反思批判它们的价值和意义是悉达多的睿智与反叛。
认识事物的根源便是一个人沉思的真谛,在世尊佛陀的教义面前,悉达多的自我也无从探寻,他突然觉醒,觉醒到自己孤身一人,觉醒到自己才是自己的良师,无归属,无同语者,更无分享者,但是此时此刻他仍然大步向前。
前世存留的只有思索,等待和斋戒。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他重新认知,在以怀疑眼光下探寻世界的本质,游戏体悟人间,和妓女同游,混迹商人之间,甚至沉迷赌博的刺激。尘世的生活让他丢了觉悟时的技能,身心疲惫,他没有获得找到自我的平和,而是感觉疲惫和无意义的循环,于是在四十岁停止了这场谁都不爱的游戏人间,企图通过自我摧残逃避对自我的追寻,自杀时突然明白了生命的不可摧残,开始了对世间万物热爱的朝圣之旅。
奇特的生活,无论通向哪里,一心趋之,心中欢荡这欢愉同喜悦。获得这一平静的是自己将那些需要明白的事理亲历的品尝,体会感悟出这些事理,而不仅仅是通过阅读圣书,通过讲授,真实的品尝让自己获得大彻大悟。
在亲尝了自己曾看不起的市井生活,参透了的沙门修行,掌握了各种知识,逃离了优越的婆罗门祭司生活后的新生里,他与小河为伴,努力的向下沉淀,不断沉降来探秘深核之物。
一切事物都没有过去和将来,都是当下的产物,只拥有本源和现在。
3. 一切智慧的说教看起来似乎很愚蠢
读罢,用平静的心倾听和理解着悉达多,带着期待和开放的灵魂,没有狂热,没有奢望,没有批判,没有意见,静静的听他的。一切悉达多的人生不值得重复,需要从悉达多的内观和追寻自己中获得一种方法与共鸣。
原来圣人也如此,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悉达多,以为我追求的可能是瘦一点美一点,或许这一个难题就已经持续困扰没能解决,与我们不同的是黑塞让悉达多在每一种答案追寻时都达成所愿而已,我们知道体悟能接近真我,不单单用这一种方式获得,我想用书本教义,他人教授获得亦无不可,我听到了思想之轮,明辨是非之轮,禁欲主义之轮的召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