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不是追求而得,它与生俱来。即便是一个假设,也是极具价值的。但事实是人一出生,便淹没在无明里,就有了痛苦与快乐的分别,时常有所谓的不快乐了。
一位禅修的朋友告诉我,所谓的痛苦与快乐,是我们对待事物所持有的分别心和平等心作用而已。分别心使我们对不同的人和事产生喜欢或讨厌、亲近与排斥的不同态度;而平等心使我们对所有人和事都持客观公正的态度,毫无怨亲之分。如果能将分别心化为平等心、菩提心,那么没有什么会让你不快乐。
他让我试想生活中的三个对象:朋友、坏人和陌生人,最后得出三人的关系都处在变动不居的动态当中,有的时间长久有的短暂,但变化是必然的。他们中的一个可能会让我们快乐或不快乐,通常我们会亲朋友恨坏人,但是随着变化朋友与坏人位置互变,我们就会相反处之,由此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反应也会变化,这个快乐就会成为一种无常状态。事物是一直变化的,快乐心情时阴时晴,觉着这个快乐并非真相,委实是一种假象。对于假象,通常认为即视而不见或不予重视的。如果可以视而不见,那么什么可以让我们不快乐呢!
他给我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通常一个人对至亲的态度是无上的,但是在某一地点某一时间做了甚至比坏人更大的事端,比你所谓的坏人制造的麻烦要大得多,很显然自己是极端的不悦与焦虑,但在行动上通常的作法是依然保持耐心去原谅和应对。为什么?分别心在作用。如果用平等心视之的话,你的焦虑和不悦会减轻很多,因为你所认为承担的责任不以为有那样的大。假设为坏人,做了于你不利的事,便会怨恨、不快乐,但你就没有耐心和原谅心了,同样也是分别心在作用。分别心用在不同的两种人身上,快乐指数截然。如果有平等心对待这样的事,快乐就会出现。试想最为极端的事或作伤害都能宽容原谅,于他人那些区区小事,自然不足挂齿。因此,持有平等心对于所有众生是多么的重要,几乎是一切快乐之因了。
或许会说,至亲与坏人本来就是两回事。当然这也是自我的以为,我执。至亲坏了事与坏人坏了事结果不一样吗,甚至比坏人坏得事往往还要大。这都原谅了,为什么不能对一个“他人”原谅呢!
既然至亲不使你失望,那么坏人怎么能使你不快乐。
爱中生恨,恨中有爱。对于至亲不要做那种于己无益、于人无助的事;对于坏人,也别想得有那么的坏。执着分别心,把事情颠倒;平等心升起,菩提心即见。把这种正面能量和洞见回向给自己和他人,快乐亲证。2023.03.2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