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采铜
时间之尺
- 五种时间视角
- 积极过去视角
- 消极过去视角
- 享乐主义视角
- 宿命论视角
- 未来视角
菲利普-津巴多教授提议采用平衡折中的混合视角:多采纳积极过去视角、享乐主义视角、未来视角,具体来说采用这三种视角需要视场景而定,即“随需而变”:工作场景以未来视角为主;非工作时间采用享乐主义视角;与家人适合采用积极过去视角.
- 由当下向过去与未来延伸
林德沃教授提出更严肃的态度对待时间,它显示了一个人对时间所应具有的责任感,具有平衡视角的人内心具有一种“延伸的当下感”:从当下审视过去,也可视未来存在于当下,他应该具有囊括“过去”和“未来”包容性.具体来说,林德沃给出了十条具体的建议:
- 生活在当下
- 严肃对待时间
- 留意自己有的空间并享受它
- 反思自己和其他人的时间视角
- 从现在出发联结过去
- 并不完全沉浸过去
- 制定现实目标的计划
- 平衡计划和非计划时间
- 视未来存在于当下
- 对未来保持积极的态度.
- 两种未来视角下的思维差异
心理学家把未来分为:近期未来和远期未来,在不同的未来视角下,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差窜仔着不同的思维差异:
- 远期未来视角下,人们倾向于用抽象、概括的方式去思考;但往往缺乏细节和可行性,更多考虑的是这件事情对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 近期未来视角下,人们更容易到具体的情境中去考虑,想得更多的不是“要不要做”,而是“怎么去做”;但是从长期视角来看,往往做得事情并非是最重要的,缺乏意义和挑战性
对此,考虑到可行性和意义感,采铜老师建议采取折中方案,即“五年计划”,它让我们用情景化、具象化的方式来构想远期未来,把时间拉近到眼前,是未来鲜活生动起来,这就有利于从实施的角度去具体设计实现未来的方式;同时,由于五年时间跨度已经很长,我们不会把可行性,便利性作为主要的判断依据,就不会因为一件事简单易实现就去做,而是从它的长期价值出发,同时考虑确实有可行性后去做.
- 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从两个角度建立四象限坐标轴去评估,具体两个角度是指
- 收益值:某件事在当下将给我们带来的收益大小
- 收益半衰期: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
采铜博士建议我们尽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收益值的高低无关紧要,一些无关紧要但对长期有用的益处,仍就可以去做.
具体长半衰期事件,采铜博士给出了一个不完全罗列:
- 积累可信的知识,特别是阅读经典
- 训练实践能力
- 构建新的思维模式
- 提升审美品位
- 反思和总结个人经历
- 保持和促进健康
- 建立和维持相互信任的关系
- 寻找和获得稀缺性资源
- 探索、提出度创新的构思或发明
- 获得高峰体验
- 辨别生活中的信息噪音
辨认信息噪音,一种方法是调整评估信息价值的时间尺度,大浪淘沙,留下来的才是经典。布罗代尔提出记述历史的三种时间尺度:
- 最长的时间尺度,关注的是一个地区的地理和环境气候;
- 中等的时间尺度,关注的是社会和文化层面的因素;
- 短时间尺度,才是传统的历史学所关注的具体历史事件.
通过这种变化事件尺度的方法,评价我们每天接触的信息,从原本追求“即时兴奋”的信息模式切换到“长久收益"的信息模式,不难把”信息噪音”辨识出来.
- 为什么我们的时间永远不够用
计算机科学家侯士达提出了著名的侯士达定律:
- 实际做事花费的时间总是比预期的要长,即使预期中考虑了侯士达定律.
此外生活中到处充满了不确定性
- 人们无法预估未来发生的意外事件,而意外事件总是频频发生,打乱人们的原定计划
因此,时间管理虽然可以提升一部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业绩,但与人们的主观感受并不一致,我们越是管理我们的时间,让我们越来越快,只会让我们越加痛苦.实际上,时间并不可管理,我们只能试着与时间做朋友.
采铜博士对此给出了两条建议:
- 工作要快,但生活要慢,即工作采取未来视角,生活采取享乐主义视角;
- 提升时间的使用深度,找到并保持至少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