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成了那种事,那说明我这个标题党成功了。
不过我说的是另一回事,如果你对别的不感兴趣,那就退出去吧!
这里说的深浅,指的是你的专业深入程度,
这里说的宽窄,指得是你的专业宽广程度。
那么不论深浅,只问宽窄的意思就是:不要一味的只盯着你的专业深度,而应该兼顾着本专业的其他领域。这样,在这个变化莫测、动荡不安的时代,可以找到多条发展道路。
01
其实今天的话题来自于早上听罗胖的那个60秒。
今早他说的一个东西我特别认同:
现在人的知识结构光有“水平”是不够的,还要有“水位”
啥叫光有水平没有水位呢?就是我们以前常说的“书呆子”
五谷不识,六畜不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也许是受我国这几十年来的教育体制影响,我身边很多的朋友的视野都很狭窄。只关注自己的专业,只在意自己的岗位,只局限在自己的行业。
以前身边的一个同事,典型的技术大牛。然而,对于管理团队、培训新人、技术推广、甚至基本社交这些能力,这位哥哥几乎是全部缺失的。所以,虽然技术能力很牛,但是收入却没有多大的提升。
而最为悲惨的是,当原来公司本身的运营出了问题后,作为技术人才的他,这一次跳槽不但没有使自己的薪水提升,反而还比以前缩减了不少。一方面是因为不善言辞,不会谈判使自己的价值没有获得更多的价格定位,更关键的一点是,因为常年对其他技能的忽视和缺失,造成了思维的局限性。
没有稳定的工作这件事,对他的思想造成了困境。让他觉得自己生存出现问题了,没有时间了,所以他没有待价而沽,而是将自己降价处理了。
我相信现在很多的从业者都遇到了类似的困境。
02
2003年开始到2012年结束,我在水晶石工作的整整十年。亲眼目睹了很多技术人员“渲而优则管”,一旦当上管理者,就不再关注技术,脱离一线,从而进入到权利斗争的漩涡。
而另一波人呢,则“专攻高精尖”,不考虑成本,不善于沟通,不关注行业变化,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公司的项目,只深入的学习技术,相信“一招鲜吃遍天。”
这样的理念造成了在水晶石这样的传统企业中多数的精英,不是技术达人、管理白痴,就是专业的管理专家,技术菜鸟。
这是传统工业时代的产物。这样的工作理念,在现今的互联网时代,还是正确的吗?或者说,这样的理念正确过吗?
年初的时候,罗胖在《得到》里推荐过《google重新定义公司》这本书,当时阅读,有一个理念我非常的认同,摘录节选在这:
结合自身的发展过程,我非常认同这段描述,我曾经直接的或间接地问过我所有的主管,我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几乎得到统一的回答:难于管理。
为啥难管理呢?因为同时具有商业头脑、专业知识、创造力以及实践经验的基本特质,是极难被人管理的。
离开那个老旧的管理体系,成为自由职业者的那一刻,我感觉似乎一切都对了。我可以撒开欢的思考、实验,并且乐得置身其中。
03
很多同学可能读到这里就懵了。这第一葩和第二葩完全风马牛不相及啊?
其实我想说的是什么呢?
传统方式的思维已经显示出他的落后性,而苹果、谷歌、Facebook这些公司已经证明了未来是一个创意精英横行的时代。
无论是李笑来老师提出的多维度提升,还是简书里提到的斜杠青年,说的其实都是这个意思。
而之所以将这个内容拿出来说,是源于我个人的一个担心。
每天在交流群中混,看着一帮小朋友在那里聊技术,其实我很开心。我也是从那个青涩的年纪过来的。
然而,观念上的单一、幼稚、偏激,却时刻打击着我。让我越来越觉得,单纯帮助他们提升技术,并不能解决问题。观念的正确远比技术的娴熟来的有用。
所以,当我有时间,聊性又浓得时候,总是愿意在群里给他们说一些理念的东西。但是几次下来,我发现,很多小朋友并不愿意听。
这才是我最担心的。
就好比我们刚刚学习骑自行车的时候,为啥总会摔倒呢?因为眼睛只能看到车轮前半米的路,所以骑着骑着可能就掉沟里了,就撞树上了,就碰墙上了。只有盯着远处才会将自行车骑好。
而现在学习技术也是,最让人担心的是,从业者的视野狭窄,一不进行专业扩展,二不提升综合技能,只盯着自己岗位上的那点事,虽然越学越专,可也越学越窄。
最严重的后果还不是公司倒了、行业消失了带给他生存上的冲击,而是长时间处于这样的思考方式下,养成了错误的思考模式,这才是最为要命的。
因为换个行业学习新技能,也许长则三五年,短则三五个月就可以维系生存。而观念上的错误,是有可能持续一生的啊!
04
回顾我自己的经历,是怎样跳脱出这样的死循环的呢?
其实2003-2005年时,我就是只关注技术不关注别的书呆子,而2006年-2007年时,则是一心盯在管理上,而放弃技术的技能白痴。
直到2009年,在水晶石教育同时教授四门课程开始,我才跳脱出了只局限在一个领域的误区。
教基础、教模型、教渲染、教动画,每天在不同岗位的知识中穿插,开始使我的专业技术开始融会贯通;带新学员,我要思考怎样快速获得他们的认可,让他们觉得钱花的物有所值;带老学员,我要消除他们几个月累积下来的厌学情绪,让技能差距非常大的一群人形成团队;带课程,我要思考怎样讲解可以生动有趣,与众不同;带项目我要激励人心,找到和别的班项目之间的差异,引发学员参与的兴趣和热情。
每天不断地思考、总结、实践,一点点的我思考问题的方式开始产生变化。单调重复的课程逼着我自己给自己找新的兴奋点。用大印老师的话说,我是属于那种自带鸡血的物种。
所以,从2009年开始,我没有再停止过学习。课程内容熟络了,我就学习新的知识,特效、插件、脚本,所有新知识都是这样的环境下学习的。
当专业知识不能满足我的兴趣点时,我就开始看各种书籍、商业的、营销的、销售的、旅游的、美食的、修身养性的、互联网思维的,甚至是古玩鉴赏、尸检现场类的书籍我都看过不少。
当我从水晶石辞职后去创办A+,将我读过和市场、营销、销售相关的书亲自验证了一个遍,自己做营销,自己写软文,一个一个的去电话销售,从公司注册、财务报销、到公司注销、登报声明,全部亲力亲为的走了一个遍。
做这些的目的不是成为那个领域的专家或者从业者,只是想扩宽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的常识和经验。
还记得以前文章中我提到的Z先生吗?就是逃离北京去杭州做亲子教育的那个。我曾经推荐过他的一句话:
要学习确定性的知识
前两天他给我打电话,问为啥《水浒传》会有一个百回本,他知道我一直很喜欢读水浒。
我就和他讲了一下一百二十回的两个版本是咋回事,一百回的版本少了那些内容,七十回本的内容是讲到了哪里。我正洋洋得意,自己在这个领域知道的还不少呢。结果他回了一句话让我汗颜了。
他说他淘到了一套一百回本是荣与堂版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壶传》的繁本。
看繁体古书理由是:大字看着清除
黑线划过
上次他为了验证三国演义到底那些事情是真实的,那些事情是演义的,特意去潘家园掏了一套《三国志》观看。
这样的求知态度,才是我非常敬仰他的原因,也是逼迫着自己要不断学习的动力。
所以回到今天的主题,我们不只谈深浅,还要论宽窄。
在增加自己专业技能深度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拓宽自己知识体系的宽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