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然科普
你有没有也从偏执分裂走向抑郁呢?

你有没有也从偏执分裂走向抑郁呢?

作者: 一个心理咨询师 | 来源:发表于2020-04-15 13:00 被阅读0次

    从分裂到整合

    英雄之旅,也就是自我完善的过程,是一个从分裂到整合的过程。

    最初我们的自我太脆弱,为了保护脆弱的自我,我们要将一些不能忍受的心灵内容分裂出去,例如自体的虚弱、关系中的恨等等。

    并且,我们会把这些本来源自自己内心的“坏”投射到外部世界。

    我们先是构建一个二元关系,需要一个“你”来容纳这些“坏”,发现这还不够,接着构建三元关系,需要一个“它”来承接这些“坏”。

    人性与世界之所以如此复杂,在武老师看来,就是因为这份“坏”不断分裂和投射的结果。

    随着自我越来越强大,建立在“我基本是好的”这个观点上的内聚性自我终于形成,然后,人就开始做一个相反的工作:整合分裂出去的、被视为“坏”的心灵内容。

    所以,一个人的人性成熟的标志是可以面对、处理、容纳并转化自己和关系中的“坏”。

    如果仔细观察,或回顾之前,你会发现那些被视为“坏”的东西,常常正是生命力本身,例如自恋、性、攻击性,例如金钱。

    因为分裂,你会变得简单,同时也会虚弱;因为整合,你会先变得复杂,同时也会变得强大。最终你彻底整合了强与弱、善与恶两个维度的矛盾,你会变得彻底的简单。

    分享一首鲁米的诗:

    当海洋来做你的爱人,马上 迅速和她结婚,

    看在上帝的份上!不要推迟!

    世上没有更好的礼物。

    无论多少寻觅会让我发现这一点。

    一个完美的猎鹰,无缘无故

    已降落在你的肩膀上,并为你的所有。

    思考

    学了心理学之后,我发现自己身上有这么多人性的弱点。庆幸的是我还不怎么讨厌,甚至感觉看到这些挺好。然后为了避免某些孤独和焦虑,会想去认识一个人。

    我在更好地照顾自己,体会感知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如果不开心了,就尽快表达。感觉内在的自己脾气越来越差,自我的生命力在慢慢舒展开来。

    去真实地碰触到一个人的存在。用这样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孤独和焦虑。我不知道这样做是否正确,但我想尝试。我想认真地活着、爱过,才不辜负这一生。

    人性为何复杂?

    先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如此复杂?这份复杂是怎么演化出来的?

    武老师的答案是,人性复杂的主要原因是我们不断试图把自己不想要的“坏”切割并投射出去,这导致了各种复杂的变化。

    如果不做切割和投射的工作,人性就一直都是单一完整的,复杂也就无法产生?为什么要不断地切割呢?

    因为当一个人的自体还不够强大坚韧时,为了保护自体,就需要把自体承受不了的“坏”分离出去,因此来维护“我基本上是好的”这种感觉,而构成向心力把心灵素材凝聚在一起。

    为什么要不断地投射呢?所谓投射,特别是“坏”的投射,就是要把从自己身上切割掉的“坏”投射到别人或其他存在身上。

    听上去这真是不够地道的事,但这也是必然的事。

    因为所谓的“坏”也是人性的根本存在,也是自体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只是从自己身上切割掉它们,还要把这些“坏”投射到外界这个显示器上,这样就可以看到它们的存在。

    人不能简单地把一些心灵元素消灭掉,否则完整的人性就不可能了,所以当我们不能在自己身上看到这些人性时,就需要在别人身上看到它们,从而以这样的的方式学习如何和它们相处。

    当一个人形成内聚性自我后,切割与投射就可以变成吸纳与整合。这样的人能直面人心中的“坏”,并且能认识它们,处理它们,最终完成整合。

    可以说,能直面、处理并适度整合“坏”,这是人性成熟的标志,而彻底完成了整合的人,意味着走完了“英雄之旅”。成为前文约瑟夫坎贝尔说的“英雄”。

    不要轻易觉得自己走完了“英雄之旅”,这是极少数人的专利,而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在路上,并且总是在反反复复。

    这里介绍一位精神分析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心位(position),这是客体关系理论的集大成者梅兰尼·克莱因提出的,她认为一岁前婴儿的心理发展有两个不同的心位,一个是偏执分裂位,一个是抑郁位。

    正常情况情形下,三个月前的婴儿,是处于偏执分裂位的,而三个月后的婴儿可以发展到抑郁位。

    武老师先讲了什么是偏执分裂。所谓分裂,就是事情一分为二,而偏执,就是只执有一端。

    例如,婴儿会有两组基本分裂:好妈妈和坏妈妈,好婴儿和坏婴儿。用心理学术语来表达就是好客体与坏客体,好自体与坏自体。

    来简单解释一下,能满足婴儿需求的就是好妈妈,而这时婴儿也是好婴儿;不能满足婴儿需求的就是坏妈妈,而婴儿也变成了坏婴儿。

    三个月前的婴儿没有能力处理母亲同时又好又坏的,这样一个复杂信息,他们认为同一时空里的妈妈和婴儿要么全是好的,要么全是坏的,这就是所谓的偏执。

    在心理发展很不成熟的一些成年人身上,你会清晰地看到这一点。

    最初刚和你建立关系时,这样的人会觉得你完全是好的,是理想中的完美存在,可一旦他对你产生了不满,立即就觉得你成了完全的坏的存在。

    婴儿一开始活在严重的全能自恋和全能毁灭感中,同时伴随着的是婴儿还没形成客体稳定性。

    于是这时婴儿会有一个巨大的矛盾,当妈妈满足他时,他会有全能神一般的美好存在的,当妈妈没满足他时,他会生出全能毁灭欲。

    这时他真的会担心自己像一个全能的魔一样,一发出攻击妈妈就会被毁掉。

    同时,这又带出了另一个巨大的矛盾,三月前的婴儿是基本没有什么行动能力的,他绝大多数需求有赖于抚养者的照顾。

    而当需求不被满足时,他会体验到彻底无助,这是一种极致的自体虚弱感,准确来讲是婴儿会体验到自己被摧毁的感觉。

    无论是自己被摧毁的体验,还是担心客体被摧毁的想象,都是婴儿的心智所不能承受的,实际上也是人类所共同不能承受的,所以处于偏执分裂位的个体,必须得把它们分裂并投射出去。

    这整体上,武老师称之为切割。把“坏”切割出去,是为了保护“好”的部分。

    例如美国有一个26岁的女孩,她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而她有一对意象:一个巨大的“粪人”就是粪便做成的人,一个是纤弱的玫瑰花。

    她不绝对不能接受这两个意象整合在一起,因为这意味着“粪人”轻易就会灭掉纤弱的玫瑰花,所以她必须拼命地保护这朵玫瑰花的意象,不让“粪人”靠近她。

    这里要交代一下这个女孩的生活背景,她从小就被父母抛弃,然后来换了多个收养她的家庭。这样的经历中,的确有太多不能承受的“坏”,而“好”很少。

    美国有一位巨星,在这方面有更极致的经历,那就是性感女神的化身玛丽莲·梦露,她换过10个收养家庭。

    因此你可以理解,梦露的不幸是如何开始的。同时也可以推理,她是一个很难相处的人。

    再举个例子,武老师的一位来访者,她从来不敢对他表达愤怒,原因是她是真的担心她一对他表达愤怒,他就会被摧毁。

    并且,当知道关于他的一些坏消息时,她会想这是她带给他的。

    偏执分裂位(偏执妄想位),意思是处于这个位置时,人会有各种严重的全能创造和全能毁灭的想象。

    最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会直接活在妄想中,而普通人的这些内容会停留在潜意识中,例如梦中,例如神话故事和一些影视小说中。

    很多人会说自己怕鬼,在相当程度上,武老师觉得怕鬼就是惧怕偏执妄想中的毁灭欲。

    如何走向整合

    在正常养育下,三个月以后的婴儿会进入到抑郁位。这时,婴儿开始意识到,好妈妈和坏妈妈是同一个人,好婴儿和坏婴儿也是同一个人,这是意味着整合的开始。

    整合,虽然是更高级的心理功能,但整合容易让人觉得不痛快、不爽。

    因为整合意味着你看到客体有好有坏,所以不能痛快地去爱,不能痛快地去恨。同样,你自己也是有好有坏,这让你的爱恨都会缺乏理由。

    爱的时候,你会担心自己不够好;恨的时候,你会想对方虽然不怎么样,但我也不怎么样,所以难以恨得理直气壮。

    武老师的一些来访者,随着咨询的进展,突然有一天,会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有点无聊的状态。

    他们探讨后发现,他们应该是从偏执位进入了抑郁位,于是发现不能活在简单的爱恨中了,而是活在爱中有恨,恨中有爱,好中有坏,坏中有好的复杂中,这让他们很纠结,纠结带来了无聊。

    同时,他们的现实功能增强了很多,逐渐会体会到,虽然自己的想象世界变得有些无聊了,可现实却变得精彩了很多。

    特别是当能体验到和别人的生动连接时,他们很容易会感动的落泪,会感慨说,这才是生命,这才是生活。

    为什么叫做抑郁位呢?因为这个时候,婴儿有了内疚的能力。所谓内疚,是婴儿发现,他有时会攻击好客体,他因此而内疚,内疚带来了抑郁感。

    当活在偏执分裂中时,一个人是没有内疚的,因为他觉得当他对客体发起攻击时,都是因为客体太坏了,攻击坏客体,他不会感觉到内疚。

    不过,他会有恐惧,因为担心坏客体会报复自己。为什么三个月后的婴儿会进入抑郁位呢?

    武老师的理解中,这是因为三个月后的婴儿,有了比较多的自我满足的方式,于是,当抚养者忽视他们时,他们可以不陷入彻底无助的状态里。

    当婴儿要进入到抑郁位,必须要抚养者的配合,婴儿只能在得到基本OK的照料时,他才能进入到抑郁位。

    假如照料太差,甚至抚养者还主动攻击婴儿,那婴儿那一点小小的自我满足能力,根本处理不了这些死能量,因此会停留在偏执妄想中。

    从现实上来讲,绝大多数成年人都可以处在抑郁位了,而实际上很多人还仍然处于偏执分裂位上,甚至一生都没有走到整合,“英雄之旅”从来就没有开始过。

    对于那些能在生命一开始就进入到抑郁位的人,这份整合是一份好命运的开始,不过也只是一个开始,完成整合,绝对是一条很长的路,我们都在这条路上。

    总结

    1.人性复杂的主要原因是我们不断试图把自己不想要的“坏”切割并投射出去,如果不做切割和投射的工作,人性就一直都是单一完整的,复杂就产生不了。

    2.能直面、处理并适度整合“坏”,是人性成熟的一个标志。彻底完成了整合的人,意味着走完了“英雄之旅”,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在路上。

    3.梅兰尼·克莱因提出,一岁前婴儿的心理发展有两个心位,一个是偏执分裂位,一个是抑郁位。三个月前的婴儿处于偏执分裂位,三个月后的婴儿可以发展到抑郁位。

    4.处于偏置分裂为的个体,为了保护“好”的部分,会把“坏”就是被摧毁的体验和想象分裂病投射出去,有恐惧,没有内疚;

    抑郁位意味着整合,看到客体和自体都有好有坏,容易让人觉得不痛快,但人的现实功能增强了很多。

    思考

    我遇到过好多心理发展不成熟的成年人。最初建立关系时,觉得我是完全好的,理想中的完美存在;可一旦产生了不满,立即就觉得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十恶不赦。

    这就是所谓的偏执。首先有了分裂,然后偏执,死命地执着于一端。感觉上好多人都处在偏执分裂位,最重要的是也包括我。

    比如和爱的人在一起,最初觉得对方一切都是美好的,偶尔发现一些缺点或令自己不满的,就会怀疑自己之前的判断。

    然后不断发现对方的“毛病”,认定对方根本不行;后来发现不少问题,其实自己身上也存在,渐渐能够理解对方,可往往情已逝。如果能真正成熟也好,可往往下一段感情继续这样的轮回。

    我发现我学心理学-精神分析,受益最大的是自己,因为主要分析对象就是自己。这是一种很好的自己帮助自己的方式。愿我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

    谢谢你的欣赏,观点来自《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对于本文内容你有其他观点吗?欢迎留言和我一起探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有没有也从偏执分裂走向抑郁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dfcv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