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一眨眼就进入大三了。
想起之前在微博上看见的一个话题,说大学生近来抑郁症频发,尤其是在大一和大三两个时期。一个是大一刚进来的时候,发现大学不如心中所愿,心中落差,郁闷至极。而另一个是在逐步踏入社会的过程中,发现社会不如心中所想,被生活锤得失去生气,没了活力。
而自己现在就正处于第二个阶段。说句实话,确实如上述所言,大三真的是一个很容易抑郁的时期。只是这段时间,相较于同龄人,我更早一些地挺过去了。
我的抑郁时期比起同龄人来说要早一些,也久一些。大一上学期的时候就已经预感到自己心里有些抑郁的情绪排解不开了。那个时候,普通的谈话和疏导对自己来说已经没有什么用了。
我一度钻入牛角尖了,怎么也出不来,而自己却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是很久以后才知道自己的心理状态已经很不稳定了。
那种感觉就像是突然之间失去了对生活的的目的,不知道自己在学些什么,学了有什么用,只是按部就班地读着书。也不想出风头,从不回答问题,坐在教室的角落里面,毫无存在感,变成了人们口中所谓的“佛系青年”。每天浑浑噩噩的,不知今夕黄昏,不知明日盛事,完全就是一个颓丧的废人。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大二下学期结束,才有了轻微的一些缓转。那对我来说,不是一段特别好的回忆。但我想,那是一段所有的大学生迷茫的时候,都会有共鸣的生活吧。
值得庆幸的是,后来的转机出现在于大学英语课堂上老师推荐的一个课程——哈佛大学的《幸福心理学》。
我曾经无比的否认自己,认为自己就是一个无所事事,终其一生都不过是碌碌无为,可能活了七十年,最后灵魂早已死在了二十岁的人。
我无法接受自己一眼就可以看到头的生活,也无法接受一个一看就如此平庸的自己。这种情绪在我体内不接纳自我的情绪在我体内翻滚,而我不知道怎么化解,最后只能是屈从。明明想要不平庸,最后什么都没做,变得更平庸。
在那二十三节课程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如何让爱情天长地久》那一节中,讲述了一个他岳父和他妻子的故事。
他岳父和妻子一起去参加的了一个宴会,妻子打扮得非常漂亮。他们回家后,妻子问:“你知道吗?今天在宴会上,所有的人都称赞我多么美丽,多么容光焕发等等。只有你没有。”
岳父:“亲爱的,你还记得我几个月前曾经称赞过你的美丽吗?”
“当然记得。”
“直到我另行通知前,你都美丽依旧。”
所有人都哄堂大笑,连我都觉得对于这样的送命题,这个答案算是过关了。
但是他的妻子回答说:“那么直到我另行通知前,你都睡沙发。”
这就是爱情,这就是生活。一段很简单的对话,一个搞笑的小故事,你来我往中,把所有的故事、情感都藏匿在了最普通的言语中和细节里。
在最后他总结到说:“爱情藏在细节中,是每天的生活常规、触碰、凝视、共进晚餐。”
突然就让我觉得,连爱情都是如此,生活不就更是最普通最平淡的日常吗?我所抗争的到底又是什么呢?我是无法接受平庸的生活,还是无法接受平庸的自己,在此刻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轰轰烈烈与平平淡淡从来不见得一定是一对反义词。也可以是互相包容,互相成全。一切轰轰烈烈过后归于平淡,但其实所有的轰轰烈烈最初都是源于平淡,由无数个平淡的瞬间组合而成,才有了那所谓的高光时刻。
我们从生下来就知道是以自己为中心地活着,婴儿的时候,需求没有满足就会大哭,以为世界围着自己转。小时候比成绩,长大了比工作,比婚姻。总是希望在自己的圈子里自己是活得最好的那一个。但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总会有比不过的时候。最后心态失衡,生活变得一团糟。
但其实我们更重要的是学会接受平凡,与生活和解。我们都是那种要用一生去接纳自己平凡的普通人。或许不完美,可能不优秀,但那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
我们不都是这样,拼尽了所有的力气也才能勉强过上平庸的生活。
不过,也许平凡已经注定,但我们可以在这其中用自己的双手增添一些自己的风景。也不枉来这尘世间走一遭。
网友评论